成语词典

“血气之勇”的拓展阅读资料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血气之勇”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从儒家的角度去看勇与义、什么危什么勇成语、匹夫之勇是贬义词吗、有勇无谋是血气之勇,不能成大事。对吗?为什么?、高一上学期文言文翻译、“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血”怎么读?、血有两种读音,怎么区分?、有两首诗,不知道名字,谁能帮我解释一下诗的意思,小人困驰骤,后生血气豪。世事固堪论,我何随汝曹等

从儒家的角度去看勇与义

勇敢是面对危险和困难时表现出来的一种无所畏惧的行为品质。古代,勇敢是君子的一种基本品德。所以,《论语》中孔子对勇敢进行了许多精辟的阐释。孔子不是单纯论勇敢,而是把勇敢放在与仁、义、智的关系中鉴定。在孔子看来,所谓勇敢,必须是仁、义、智、勇的结合,“仁”使勇者有一种悲悯和同情的胸怀,“智”能提升勇敢成功的希望,“义”让勇敢远离野蛮,化为一种善的人性力量。因此,勇敢与美德同在:见穷困落难之人,顿生怜悯之心,关键之时出手相助,此为仁勇;伸张正义,敢为民请命疾恶如仇,敢打抱不平为国为民勇于献身的,叫义勇;运筹帷幄料事如神,敢深入龙潭虎穴出奇制胜,敢辗转于群狼狡狐之间的,为智勇。勇敢需要仁德的指导,需要大义的引领,需要智慧的辅助。否则,无仁无义无智之勇只为匹夫之勇,盲目之勇,鲜能成事,不宜担当决策的首脑。   经典讲义   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论语•宪问第十四》   【译】   仁爱的人一定勇敢,勇敢的人不一定仁爱。   ——李泽厚   【注】   仁者心无私累,见义勇为;勇者或血气之强而已。   ——朱熹《话语集注》   陆行而不避虎兕 者,猎夫之勇。水行不避蛟龙者,渔父之勇也。锋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顺大难而不戄(jué)者,仁者之勇也。故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不仁。”   ——程树德在《论语集释》中引用晋代李充的话注释《论语》   见义不为,无勇也。   ——《论语•为政第二》   “见义不为,无勇也”,义者,宜也,这个“宜”字,当“应该”讲。“见义”,见到应该做的事情,“不为”,你不做,就叫无勇。那么什么是应该做的事啊?义,它是一种行为,这种行为从哪里出来的呢?从心里边来,从什么心来?仁爱之心、恻隐之心、同情之心,因为有这种心,所以看到应该做的事就会勇敢地去做。比如你看到一个瞎子走在马路上,他前面下水道的盖子被那些收破烂的捡去卖了 —— 现在走到大街上经常能遇到这样的事,好好的下水道的盖子,突然有一天不见了,被人偷去当废铁卖了 —— 你急忙上去扶着他绕开,这就叫见义勇为。见义不为,见到瞎子要掉到坑里边了,却在旁边数数,还有三步,两步,半步,掉下去了,哈哈……这就比见义不为的性质更恶劣:不仅不为,还要在旁边幸灾乐祸。见到应该做的事情你不去做,就是你不勇敢,所之,见义勇为 —— 这个词也是从《论语》里边来的。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论语•阳货第十七》   子路问,君子崇尚勇敢吗?因为子路好勇,所以他问这种问题,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孔子就说,君子崇尚道义,以义为标准。君子光有勇敢而没有道义的话,那就会变为强盗。他练了一身武艺,飞檐走壁,那就可以当强盗了,可以偷,可以抢。勇必须要有义来对它进行约束和限制,不然这种勇就会流于狂弊。   ——李里《论语•讲义》   有勇还须有谋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欤)?”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论语•述而第七》   孔子偏爱颜渊,子路不服,受到孔子的训斥。这里,颜渊、子路,俱以字称。   “暴虎冯河”,《诗•小雅•小旻》有“不敢暴虎,不敢冯河”,“暴虎”也见于《诗•郑风•大叔于田》。传统解释,都说“暴虎”是不假兵器,空手搏虎;“冯河”是不假舟楫,徒步渡河。但裘锡圭先生考证,“暴虎”的“暴”,字本作“虣”。本象执戈搏虎,“空手”之训可能是后起,原来指不乘田车打老虎,并不是不用兵器。   这段话,又是拿颜渊和子路作对比。孔子对颜渊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即有人用我,我就干,没人用我,我就隐,谁能做到这一点,只有我和你呀。他夸颜渊有两条,但用行舍藏,主要是藏。颜渊,箪食壶饮,穷街陋巷,耐寂寞,忍贫寒,这是舍藏。用行谈不上。子路听老师夸颜渊,不服。他想,颜渊谈得上什么“用之则行”,所以故意说,“子行三军,则谁与”,即老师如果率领三军,您又和谁在一块儿?他以为,孔子会说,那还有谁呀,肯定是子路啦,我得“与子同车”,让你保护我的安全,帮我出谋划策拿主意。但孔子对他的鲁莽很不满,马上挖苦说,打虎不靠田车(此用裘说),渡河不靠舟楫,这种死了都不知道后悔的冒失鬼,我才不跟他在一块儿;如果说什么样的人才合适,那一定是临战感到非常害怕,小心翼翼,唯恐有失,打起仗来又精心策划,能够真正把仗打赢的人。   看来,孔子喜欢的是“谋”,而不是“勇”,特别是莽张飞式的匹夫之勇。子路讨了个没趣

匹夫之勇是贬义词吗

匹夫之勇是贬义词。匹夫之勇[读音][pǐ fū zhī yǒng] [解释]指不用智谋单凭个人的勇力。[出处]《国语·越语上》:“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也。”[例句]你说尽一孤忠,上有寡母,下有娇妻,倚托何人?不可使~,懊悔无及。[近义]有勇无谋血气之勇一夫之勇[反义]深谋远虑

有勇无谋是血气之勇,不能成大事。对吗?为什么?

是的吧。有勇无谋,就像一个人,只会使用蛮力,用尽所有的力气,但最后还是效果甚微,甚至是起到相反的作用力。只有心中有谋略,找到对策,抓住事件的核心,一击即中,最终成就大事。

高一上学期文言文翻译

秋水译文
秋天里山洪按照时令汹涌而至,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河面宽阔波涛汹涌,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于是河神欣然自喜,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河神顺着水流向东而去,来到北海边,面朝东边一望,看不见大海的尽头。于是河神方才改变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对着海神仰首慨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而且我还曾听说过孔丘懂得的东西太少、伯夷的高义不值得看重的话语,开始我不敢相信;如今我亲眼看到了你是这样的浩淼博大、无边无际,我要不是因为来到你的门前,真可就危险了,我必定会永远受到修养极高的人的耻笑。”
海神说:“井里的青蛙,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大海,是因为受到生活空间的限制;夏天的虫子,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冰冻,是因为受到生活时间的限制;乡曲之土,不可能跟他们谈论大道,是因为教养的束缚。如今你从河岸边出来,看到了大海,方才知道自己的鄙陋,你将可以参与谈论大道了。天下的水面,没有什么比海更大的,千万条河川流归大海,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停歇而大海却从不会满溢;海底的尾闾泄漏海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停止而海水却从不曾减少;无论春天还是秋天不见有变化,无论水涝还是干旱不会有知觉。这说明大海远远超过了江河的水流,不能够用数量来计算。可是我从不曾因此而自满,自认为从天地那里承受到形体并且从阴和阳那里禀承到元气,我存在于天地之间,就好像一小块石子、一小块木屑存在于大山之中。我正以为自身的存在实在渺小,又哪里会自以为满足而自负呢?想一想,四海存在于天地之间,不就像小小的石间孔隙存在于大泽之中吗?再想一想,中原大地存在于四海之内,不就像细碎和米粒存在于大粮仓里吗?号称事物的数字叫做万,人类只是万物中的一种;人们聚集于九州,粮食在这里生长,舟车在这里通行,而每个人只是众多人群中的一员;一个人他比起万物,不就像是毫毛之末存在于整个马体吗?五帝所续连的,三王所争夺的,仁人所忧患的,贤才所操劳的,全在于这毫末般的天下呢!伯夷辞让君位而博取名声,孔子以谈说天下而显示渊博,这大概就是他们的自满与自傲;不就像你先前在河水暴涨时的洋洋自得吗?”
劝学译文
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固步自封。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出来的,但比蓼蓝更青;冰,是水变成的,但比水更冷。木料笔直得合于墨线,但把它熏烤弯曲而做成车轮,它的弯曲度就与圆规画的相合,即使再烘烤暴晒,它也不再伸直了,这是熏烤弯曲使它这样的啊。所以木料受到墨线的弹划校正才能取直,金制成的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才能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又能每天省察自己,那就会见识高明而行为没有过错了。
所以不登上高高的山峰,就不知道天空的高远;不俯视深深的山谷,就不知道大地的深厚;没有听到前代圣明帝王的遗言,就不知道学问的渊博。吴国、越国、夷族、貊族的孩子,生下来啼哭的声音都相同,长大了习俗却不同,这是教化使他们这样的啊。《诗》云:“唉呀你们君子啊,不要常常歇息着。安心供奉你的职位,爱好正直行为。上帝知道了这些,就会给你大福气。”精神修养没有比融化于圣贤的道德更高的了,幸福没有比无灾无难更大的了。
我曾经整天地思索,但不如学习片刻之所得;我曾经踮起脚跟了望,但不如登上高处所见之广阔。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远处的人能看得见;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强,但听见的人觉得很清楚。凭借车马的人,并不是善于走路,却能到达千里之外;凭借船、桨的人,并不是善于游泳,但能渡过江河。君子生性并非与人不同,只是善于凭借外物罢了。
寡人之于国也译文
梁惠王说:“我愿意高兴地听您指教!”
孟子说:“用棍棒和刀子杀死人,有什么区别吗?”
(惠王)说:“没有什么差别。”
(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手腕害死人、有什么区别吗?”
(惠王)说:“也没有什么差别。”
(孟子又说:)“厨房里有肥嫩的肉,栏里有健壮的马,(而)百姓面带饥色,郊野横陈着饿死的尸体,这就(等于)率领着野兽一道吃人啊!野兽自相残杀吞噬,人们尚且厌恶它,身为百姓父母,官,管理政事,却不免也率领兽类一道吃人,哪里配当百姓的父母官呢?孔仲尼说过:‘第一个制作土偶陶俑来殉葬的人,恐怕理该断子绝孙吧?’正是因为土偶陶俑酷似真人而用它殉葬的缘故,(试想连用俑殉葬都不能允许),又怎能让这些百姓活活地饿死呢?”
触龙说赵太后
赵太后刚刚执政,秦国加紧攻赵。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说:’一定要把长安君作为人质,才派兵。’赵太后不肯答应,大臣们极力劝说,太后明白地对左右的人说:’有哪个再来说要长安君为人质的,我就要把唾沫吐在他的脸上。’
左师官触詟希望进见太后,太后气冲冲地等着他。触詟来到宫中,慢慢地小跑着,到了太后跟前谢罪道:’我脚上有毛病,竟不能快步走。好久都没见您了,我还自己原谅自己哩。我怕您玉体欠安,所以想来见见您。’太后道:’我靠车子才能行动。’触詟又问:’每日饮食该没减少吧?’太后道:’不过吃点稀饭罢了。’触詟说:’我近来很不想吃什么,却勉强散散步,每天走三、四里,稍稍增加了一些食欲,身体也舒畅了些。’太后说:’我做不到啊。’太后的怒色稍稍地消了些。
触詟又说:’老臣的贱子舒祺年岁最小,不成器得很,而我已经衰老了,心里很怜爱他,希望他能充当一名卫士,来保卫王宫。我特冒死来向您禀告。’太后答道:’好吧。他多大了?’触詟道:’十五岁了。不过,虽然他还小,我却希望在我没死之前把他托付给您。’太后问道:’男子汉也爱他的小儿子吗?’触詟答道:’比女人还爱得很哩!’太后答道:’女人格外疼爱小儿子。’触詟说:’我私下认为您对燕后的爱怜超过了对长安君。’太后道:’您说错了,我对燕后的爱远远赶不上对长安君啊!’触詟言道:’父母疼爱自己的孩子,就必须为他考虑长远的利益。您把燕后嫁出去的时候,拉着她的脚跟,还为她哭泣,不让她走,想着她远嫁,您十分悲伤,那情景够伤心的了。燕后走了,您不是不想念她。可是祭祀时为她祝福,说:\’千万别让她回来。\’您这样做难道不是为她考虑长远利益、希望她有子孙能相继为燕王吗?’太后答道:’是这样。’
左师触詟又说:’从现在的赵王上推三代,直到赵氏从大夫封为国君为止,历代赵国国君的子孙受封为侯的人,他们的后嗣继承其封爵的,还有存在的吗?’太后答道:’没有。’触詟又问:’不只是赵国,诸侯各国有这种情况吗?’太后道:’我还没听说过。’触詟说道:’这大概就叫做:近一点呢,祸患落到自己身上;远一点呢,灾祸就会累及子孙。难道是这些人君之子一定都不好吗?但他们地位尊贵,却无功于国;俸禄优厚,却毫无劳绩,而他们又持有许多珍宝异物。(这就难免危险了。)现在您使长安君地位尊贵,把肥沃的土地封给他,赐给他很多宝物,可是不乘现在使他有功于国,有朝一日您不在了,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立身呢?我觉得您为长安君考虑得太短浅了,所以认为您对他的爱不及对燕后啊!’太后答道:’行了,任凭您把他派到哪儿去。’于是为长安君准备了上百辆车子,到齐国作人质。齐国于是派兵救赵。
子义听到这事说:’国君的孩子,可算是国君的亲骨肉了,尚且还不能凭靠无功的尊位、没有劳绩的俸禄来守住金玉宝器,更何况是人臣呢!’
勾践灭吴
越王勾践退守会稽山后,就向全军发布号令说:“凡是我的父辈兄弟及全国百姓,哪个能够协助我击退吴国的,我就同他共同管理越国的政事。”大夫文种向越王进谏说:“我听说过,商人在夏天就预先积蓄皮货,冬天就预先积蓄夏布,行旱路就预先准备好船只,行水路就预先准备好车辆,以备需要时用。一个国家即使没有外患,然而有谋略的大臣及勇敢的将士不能不事先培养和选择。就如蓑衣斗笠这种雨具,到下雨时,是一定要用上它的。现在您大王退守到会稽山之后,才来寻求有谋略的大臣,未免太晚了吧?”勾践回答说:“能听到大夫您的这番话,怎么能算晚呢?”说罢,就握着大夫文种的手,同他一起商量灭吴之事。
随后,越王就派文种到吴国去求和。文种对吴王说:“我们越国派不出有本领的人,就派了我这样无能的臣子,我不敢直接对您大王说,我私自同您手下的臣子说:我们越王的军队,不值得屈辱大王再来讨伐了,越王愿意把金玉及子女,奉献给大王,以酬谢大王的辱临。并请允许把越王的女儿作大王的婢妾,大夫的女儿作吴国大夫的婢妾,士的女儿作吴国士的婢妾,越国的珍宝也全部带来;越王将率领全国的人,编入大王的军队,一切听从大王的指挥。如果您大王认为越王的过错不能宽容,那末我们将烧毁宗庙,把妻子儿女捆绑起来,连同金玉一起投到江里,然后再带领现在仅有的五千人同吴国决一死战,那时一人就必定能抵两人用,这就等于是拿一万人的军队来对付您大王了,结果不免会使越国百姓和财物都遭到损失,岂不影响到大王加爱于越国的仁慈恻隐之心了吗?是情愿杀了越国所有的人,还是不化力气得到越国,请大王衡量一下,哪种有利呢?”
吴王夫差准备接受文种的意见,同越国订立和约。吴王的大夫伍子胥劝阻说:“不行!吴国同越国,是世代互相仇视,互相攻伐的国家,三条江河环绕着两国的国土,两国的人民都不愿迁移到别的地方去,因此有吴国的存在就不可能有越国的存在,有越国的存在就不可能有吴国的存在。这种势不两立的局面是无法改变的。我还听说,旱地的人习惯于旱地的生活,水乡的人习惯于水乡的生活,那些中原的国家,即使战胜了它们,我国百姓也不习惯在那里居住,不习惯使用他们的车辆;那越国,如若战胜了它,我国百姓既习惯在那里居住,也习惯使用它们的船只,这种有利条件不能错过啊!希望君王一定要灭掉越国;如果放弃了这些有利条件,一定会后悔莫及的。”
越国打扮了八个美女,送给吴国的太宰嚭,并对他说:“您如果能宽恕越国的罪过,同意求和,还有比这更漂亮的美女送给您。”于是太宰嚭向吴王进谏说:“我听说古时攻打别国的,对方屈服了就算了;现在越国已向我们屈服了,还有什么要求呢?”吴王夫差了太宰嚭的意见,同越国订立了和约,让文种回越国去了。
越王勾践向百姓解释说:“我没有估计到自己力量的不足,去同强大的吴国结仇,以致使得我国广大百姓战死在原野上,这是我的过错,请允许我改正!”然后埋葬好战死的士兵的尸体,慰问负伤的士兵;对有丧事的人家,越王就亲自前去吊唁,有喜事的人家,又亲自前去庆贺;百姓有远出的,就亲自欢送,有还家的,就亲自迎接;凡是百姓所憎恶的事,就清除它,凡是百姓急需的事,就及时办好它。然后越王勾践又自居于卑位,去侍奉夫差,并派了三百名士人去吴国做臣仆。勾践还亲自给吴王充当马前卒
越国的地盘,南面到句无,北面到御儿,东面到鄞,西面到姑蔑,面积总共百里见方。越王勾践召集父老兄弟宣誓说:“我听说古代的贤明君主,四面八方的百姓来归附他就象水往低处流似的。如今我无能,只能带领男女百姓繁殖人口。”然后就下令年轻力壮的男子不许娶老年妇女,老年男子不能娶年轻的妻子;姑娘到了十七岁还不出嫁,她的父母就要判罪,男子到了二十岁不娶妻子,他的父母也要判刑。孕妇到了临产时,向官府报告,官府就派医生去看护。如果生男孩就赏两壶酒,一条狗;生女孩,就赏两壶酒,一头猪;一胎生了三个孩子,由官家派给乳母,一胎生了两个孩子,由官家供给口粮。嫡子为国事死了,免去他家三年;庶子死了,免去他家三个月的徭役,并且也一定象埋葬嫡子一样哭泣着埋葬他。那些孤老、寡妇、患疾病的、贫困无依无靠的人家,官府就收养他们的孩子。那些知名之士,官家就供给他整洁的住舍,分给他漂亮的衣服和充足的粮食,激励他们为国尽力。对于到越国来的各方有名人士,一定在庙堂上接见,以示尊重。勾践还亲自用船装满了粮食肉类到各地巡视,遇到那些漂流在外的年轻人,就供给他们饮食,还要询问他们的姓名。勾践本人也亲自参加劳动,不是自己种出来的东西就决不吃,不是自己妻子织的布就不穿。十年不向百姓征收赋税,百姓中每家都储存了三年的口粮。
这时,全国的父老兄弟都向越王勾践请求说:“从前,吴王夫差让我们的国君在诸侯之中受屈辱,如今我们越国也已经上了轨道,请允许让我们报这个仇吧!”勾践辞谢说:“过去我们被吴国打败,不是百姓的过错,是我的过错,象我这样的人,哪里懂得什么叫受耻辱呢?请大家还是暂且不要同吴国作战吧!”(过了几年)父老兄弟又向越王勾践请求说:“越国四境之内的人,都亲近我们越王,就象亲近父母一样。儿子想为父母报仇,大臣想为君王报仇,哪有敢不竭尽全力的呢?请允许同吴国再打一仗吧!”越王勾践答应了大家的请求,于是召集大家宣誓道:“我听说古代贤能的国君,不担心军队人数的不足,却担心军队士兵不懂什么叫羞耻,现在吴王夫差有穿着用水犀皮做成的铠甲的士兵十万三千人,可是夫差不担心他的士兵不懂得什么叫羞耻,只担心军队人数的不足。现在我要协助上天灭掉吴国。我不希望我的士兵只有一般人的血气之勇,而希望我的士兵能做到命令前进就共同前进,命令后退就共同后退。前进时想到会得到奖赏,后退时想到会受到惩罚,这样,就有合乎常规的赏赐。进攻时不服从命令,后退时不顾羞耻,这样就有了合乎常规的刑罚了。”
于是越国就果断地行动起来,全国上下都互相勉励。父亲勉励他的儿子,兄长勉励他的弟弟,妻子勉励她的丈夫。他们说:“哪有象我们这样的国君,我们哪能不愿战死在疆场上呢?”所以首战就使吴国在囿地吃了败仗,接着又使他们在没地受挫,在吴国国都的郊野又把吴军打得大败。于是越国就灭掉了吴国。
烛之武退秦师
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南。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郑伯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成什么了。”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
夜晚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去见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烦劳您手下的人了。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是困难的,您何必要灭掉郑国而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邻邦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道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况且,您曾经对晋惠公有恩惠,他也曾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您。然而,他早上渡河归晋,晚上就筑城拒秦,这是您知道的。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现在它已把郑国当作东部的疆界,又想扩张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从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秦国受损而晋国受益,您好好掂量掂量吧!”
秦伯高兴了,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并派杞子、逢孙、杨孙帮郑国守卫,就率军回国。
子犯请求晋文公下令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人的支持,我就不会有今天。借助了别人的力量而又去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以混乱代替联合一致,这是不勇武的。我们还是回去吧!”这样晋军也撤离了郑国

“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血”怎么读?

“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血”读作 [xuè]。
一、基本释义:
1、血 [xuè]
①人或动物体内循环系统的不透明液体,大多为红色。味咸而腥:血型。血脂。血压。血糖。血迹。血汗。血泪。血洗。血书。血雨腥风血海深仇
②人类因生育而自然形成的关系:血统。血缘。
③喻刚强热烈:血性。血气方刚
2、血 [xiě]
义同“血”(xuè),用于口语。多单用,如“流了点儿血”。也用于口语常用词,如“鸡血”、“血块子”。
二、组词:
血勇[xuè yǒng]:
犹言血气之勇。古人以为生自血液的勇气。《燕丹子》卷中:“ 夏扶 ,血勇之人,怒而面赤; 宋意 ,脉勇之人,怒而面青; 武阳 ,骨勇之人,怒而面白。 光 所知 荆轲 ,神勇之人,怒而色不变。”
隐血[yǐn xuè]:
又名潜血,由于身体内某部分出血而在粪便或脑脊液中出现血液,须用化学试剂或试纸方可测出,用眼或显微镜均不能查出。
血祀[xuè sì]:
指祭祀。凡祭,必杀牲取血,故称。《后汉书·邓骘传》:“宜收还冢次,宠树遗孤,奉承血祀,以谢亡灵。” 李贤 注:“血祀谓祭庙杀牲取血以告神也。”
血迹[xuè jì]:
血留在物体上的痕迹。《水浒传》第四五回:“老子摸得起来,摸了两手血迹。”
血仇[xuè chóu]:
指有亲人被杀害而结下的仇恨。报血仇。

血有两种读音,怎么区分?

一、xuè 
1、人和高等动物体内循环系统中的液体组织,红色,有腥气,由血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作用是把养分和激素输送给体内各个组织,收集废物送到排泄器官,调节体温和抵御病菌等。也叫血液。
2、有血统关系的:血亲。血缘。
3、比喻刚强热烈:血性。血气。
二、xiě
义同“血”(xuè):流了一点血。吐了两口血。
扩展资料
血在古代读入声,现代分化成xuè、xiě两个读音,xuè多用于书面语;xiě多用于口语,常单用。
血在古文字中像祭祀的器皿中盛着牲畜血的样子,本指祭祀时向神灵敬献的牲畜血,后来泛指人和动物的血液。血由血液引申为有共同祖先的,又比喻刚强、热烈。
凡是“血”作为语素构成双音节词或多音节的成语,一律读xuè。前者如“血液”“血色”“血丝”“血脉”,后者如“血肉相连”“血盆大口”“血肉横飞”“血雨腥风”(注:成语“一针见血”读yì zhēn jiàn xiě,可能是因为此成语来源于群众口语)。
凡是“血”单独使用的,一律读xiě,如“流了一地的血”“脸上血淋淋的”。这就是说,在书面语中读xuè,在口语中读xiě。有一个典型的例子:“血债要用血来还。”按照上文的读音方法,前一个“血”是语素,读xuè,后一个“血”是单独成词,读xi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血

有两首诗,不知道名字,谁能帮我解释一下诗的意思,小人困驰骤,后生血气豪。世事固堪论,我何随汝曹

第一首的意思:
我现在如同被困在洪水之中的人,一腔抱负无法施展,但我内心的热情仍像年轻人一样豪放。
世间的事到了如此地步,固然不堪再说;只希望我能追随你们这些英勇的前辈!
第二首的意思:
汉朝的灾祸是始自外戚,唐朝的混乱是由于宦官。
这些小人计较一己私利,不能指望他们做出好事。
公卿大臣安然面对危机,关河为大宋危亡而流泪。
草野之中难道也没有人,怀抱匡扶天下的大志吗?
两首诗的诗名、作者及原文如下:
第一百七十五
宋 文天祥
小人困驰骤,后生血气豪。
世事固堪论,我何随汝曹
冬日读白集爱其贫坚志士节病长高人情之句作
宋 陆游
汉祸始外戚,唐乱基宦寺。
小人计已私,颇复指他事。
公卿恬骇机,关河入危涕。
草茅岂无人,死抱经世志?
扩展资料:
后人对文天祥的评价:
宋理宗:此天之祥,乃宋之瑞也。
王积翁:南人无如天祥者。
蒋一葵:当时有先兆曰:“擎天者,文天祥。捧日者,陆秀夫。” 
于谦:呜呼文山,遭宋之季。殉国亡身,舍生取义。气吞寰宇,诚感天地。陵谷变迁,世殊事异。坐卧小阁,困于羁系。正色直词,久而愈厉。难欺者心,可畏者天。宁正而毙,弗苟而全。南向再拜,含笑九泉。孤忠大节,万古攸传。载瞻遗像,清风凛然。
陈循:天祥孤忠大节为宋臣,首按谥法;临患不忘国曰“忠”,秉德遵业曰“烈”请谥曰“忠烈”。枋得仗节死义为天祥亚。
韩雍:今斯集也,传之天下后世之人,争先快睹,皆知是君之大义,守身之大节,不宜以成败利钝而少变。扶天常,以植人纪,以沮乱臣贼子之心,而增志士仁人只之气。其于世教,重有补焉。
胡华:昆陵忠义之名益著,忠义著而诸公之英声伟烈,震耀两间,人人知所景仰,吾辈又当以君之录达于朝行,将立庙奉祀,勒石颂功,隆一代崇褒之典,而大显扬于时,于以励髙风,激颓俗,匪直有劝于常抑有劝于天后世是録有关于忠义大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汉语-第一百七十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汉语-冬日读白集爱其贫坚志士节病长高人情之句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天祥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xueqizhiyong.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