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成语“罪人不孥”的拓展阅读资料(5)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罪人不孥”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罪人不孥’啥意思饿?谢谢、不组成什么成语、罪魁祸首、什么什么不什么的成语、什么不什么人的成语、孟子 梁惠王下翻译等

‘罪人不孥’啥意思饿?谢谢

罪人不孥 读 音: zuì rén bù nú   释 义: 孥:妻与子女的统称。谓治罪止于本人,不累及妻和子女。   出 处: 《孟子·梁惠王》:“泽梁无禁,罪人不孥。”

不组成什么成语

百不一爽 爽:失,差。形容做事有充分把握,绝不会失误。百败不折 折:屈服。即使失败100次也绝不屈服。形容意志坚强。【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人的意志。拔不出腿 比喻陷入困境或杂事缠身而一时无法解脱。拔不出脚 比喻陷入困境或杂事缠身而一时无法解脱。扒拉不开 扒拉:用手指头快速移动。不能如意安排或运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不孝的事有三件,以不娶妻而无子嗣最重大。常用来劝告已过适婚年龄而还未结婚的人。 今多用以指未生男孩,断了祭祀祖宗的香火。不知不识 “不知不识”指知识不多。旧喻民风淳朴。猪八戒吃人参果,全不知滋味 比喻吃东西狼吞虎咽,来不及细尝。也比喻看书做事贪多务得,实则无所收获死了张屠夫,不吃混毛猪 俗语。比喻少了某人或某种条件,照样能办好事情。猪狗不如 猪狗 :zhū ɡǒu 1.猪与狗。 2.詈词。谓人下贱如牲畜。鸥鸟不下 鸥鸟不愿飞下来。比喻察觉他人将伤害自己,加倍防范耳闻不如眼见 听到的不如看到的真实可靠。比喻亲身感受比传闻可靠耳不忍闻 不忍心听,形容情景十分凄惨耳不旁听 两耳不往旁边听。形容心致志的神态耳不离腮 两种关系十分接近、亲密儿大不由爷 由:听从,顺从。儿女长大成人,由不得父母做主儿大不由娘 由:听从,顺从。儿女长大成人,由不得父母做主地头蛇的解释'>恶龙不斗地头蛇 地头蛇:比喻称霸一方的人。比喻外来者尽管很厉害,也斗不过本地的恶势力凹凸不平 形容平面上有凸出和凹进的地方昂昂不动 昂昂:气概轩昂的样子。形容目中无人,十分傲慢的样子按捺不下 按捺:抑制,忍耐。无法抑制按纳不住 按纳:克制。指激动、愤怒等感情无法抑制爱理不理 不爱答理。比喻对人冷漠,没礼貌爱答不理 不爱答理。喻对人冷漠,没礼貌罪人不孥 〖解释〗孥:妻与子女的统称。谓治罪止于本人,不累及妻和子女。罪不胜诛 〖解释〗指罪大恶极,处死犹不足抵偿。自救不暇 〖解释〗解救自己都来不及。指无力再帮助他人。自负不凡 〖解释〗自恃高明,不同寻常。终始不渝 〖解释〗自始至终,一直不变。鸷鸟累百,不如一鹗 〖解释〗犹言诸侯百人不如天子一人。质而不野 〖解释〗质:朴素、单纯。野:粗俗。质朴而不粗俗。同“质而不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解释〗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知情不举 〖解释〗举:检举。了解情况而不揭发。政令不一 〖解释〗发出的命令不统一。形容军务或政务混乱。正言不讳 〖解释〗说话爽直,毫无忌讳。真人不露相 〖解释〗指得道的人不以形相现于人前。借喻不在人前露脸或暴露身分。真金不怕火 〖解释〗比喻正确的事物经得住考验。战无不胜,攻无不取 〖解释〗形容军队力量强大,百战百胜。或比喻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解释〗形容军队力量强大,百战百胜。或比喻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糟糠之妻不下堂的解释'>糟糠之妻不下堂 〖解释〗糟糠:用以充饥的酒糟糠皮等粗劣的食物;堂:正房。不要遗弃共过患难的妻子。赞声不绝 〖解释〗连续不断地称赞。形容对人或事物非常赞赏。远水救不得近火 〖解释〗比喻缓慢的救助不能解决眼前的急难。远不间亲 〖解释〗间:离间。关系疏远者不参与关系亲近者的事。郁郁不得志 〖解释〗郁郁:忧伤、愁闷的样子。因自己的抱负志向不能施展而忧郁苦闷。雍容不迫 〖解释〗形容态度大方,从容不迫。一渊不两蛟 〖解释〗比喻两雄不能并立。一言不发 〖解释〗一句话也不说。一人向隅,满坐不乐 〖解释〗指满堂之上,一人不乐,众皆为之不欢。一代不如一代 〖解释〗代:父子相继为一代。一代比一代差。夜不成寐 〖解释〗寐:睡着。形容因心中有事,晚上怎么也睡不着觉。咬人狗儿不露齿 〖解释〗比喻真正厉害的人在外表是不显露出来的。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解释〗说话没有文采,就传播不远。亦作“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言之不文,行之不远”。言之不文,行之不远 〖解释〗文章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很远。同“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言行不符 〖解释〗说的和做的不相符合。言而无文,行之不远 〖解释〗文章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很远。同“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朽木不可雕 〖解释〗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势败坏而不可救药。亦作“朽木难雕”。亦作“朽木不雕”。朽棘不雕 〖解释〗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势败坏而不可救药。同“朽木不可雕”。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解释〗表示自己是个硬汉,对别人毫无隐瞒。心不由主 〖解释〗为情感所激动,指神智不能由自己控制。笑而不答 〖解释〗只是微笑着,不作正面回答。笑不可仰 〖解释〗笑得直不起腰来。孝思不匮 〖解释〗匮:缺乏。指对父母行孝道的心思时刻不忘。下愚不移 〖解释〗移:改变。下等的愚人,决不可能有所改变。旧时儒家轻视劳动人民的观点。也指不求上进,不想学好。下落不明 〖解释〗下落:着落,去处。指不知道要寻找的人或物在什么地方。喜怒不形于色 〖解释〗高兴和恼怒都不表现在脸色上。指人沉着而有涵养,感情不外露。无所不尽其极 〖解释〗犹言竭尽其所有。无巧不成话 〖解释〗比喻事情十分凑巧。同“无巧不成书”。卧床不起 〖解释〗病卧床上,不能起来。铁板不易 〖解释〗易:变易,更改。像铁板那样不能改变。形容不变的,不可更改的。跳在黄河洗不清 〖解释〗比喻很难摆脱干系,避免嫌疑。跳进黄河洗不清 〖解释〗比喻很难摆脱干系,避免嫌疑。同“跳在黄河洗不清”。天理不容 〖解释〗天理:天道;容:容忍、宽容。旧指做事残忍,灭绝人性,为天理所不容天机不可泄露 〖解释〗旧时迷信认为世事都由上天安排,而事先却不能泄露。也指涉及机密的事,不到时候不能预先透露。同“天机不可泄漏”。天机不可泄漏 〖解释〗旧时迷信认为世事都由上天安排,而事先却不能泄漏。也指涉及机密的事,不到时候不能预先透露。天不怕,地不怕 〖解释〗形容无所畏惧,什么都敢干。桃李不言,下自成行 〖解释〗古谚语。比喻实至名归滔滔不尽 〖解释〗比喻像流水一样连续不断。同“滔滔不竭”。损有余补不足 〖解释〗减少多余的,补充欠缺的。损人不利己 〖解释〗损害别人对自己也没有好处。岁月不居 〖解释〗居:停留。指时光流逝。岁比不登 〖解释〗比:屡屡;频频。农业连年歉收。同“比年不登”。死不旋踵 〖解释〗旋踵:旋转足跟,即后退。比喻不畏艰险,坚决向前。亦比喻极短时间内即死去。水洩不通 〖解释〗汇:排泄。象是连水也流不出去。形容拥挤或包围的非常严密。同“水泄不通”。树欲息而风不停 〖解释〗原比喻事情不能如人的心愿。现也比喻阶级斗争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同“树欲静而风不止”。树欲静而风不停 〖解释〗原比喻事情不能如人的心愿。现也比喻阶级斗争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同“树欲静而风不止”。树欲静而风不宁 〖解释〗原比喻事情不能如人的心愿。现也比喻阶级斗争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同“树欲静而风不止”。手不停毫 〖解释〗手不停顿地书写。形容不停地写作。视之不见,听之不闻 〖解释〗看见了同没有看见一样,听见了同没有听见一样。形容不重视,不注意。同“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解释〗看见了同没有看见一样,听见了同没有听见一样。形容不重视,不注意。事无三不成 〖解释〗谓办事非经多次努力不会轻易成功。市不二价 〖解释〗指买卖公道,不相欺诈。形容社会风气好。同“市无二价”。士可杀不可辱 〖解释〗指士子宁可死,也不愿受污辱。始终不易 〖解释〗易:改变,违背。自始自终一直不变。指守信用。始愿不及此 〖解释〗始愿:当初的愿望。指事势的变化发展,并非起初所料想到的。生不遇时 〖解释〗生下来没有遇到好时候。旧时指命运不好。神鬼不测 〖解释〗神灵鬼怪都不能揣度。极言事情的隐秘奇异。亦作“神鬼难测”。神不知鬼不晓 〖解释〗指形迹隐秘,不为人知。同“神不知鬼不觉”。三句话不离本行 〖解释〗行:行当,职业。指人的言语离不开他所从事的职业范围。三句不离本行 〖解释〗本行:个人从事的行业。形容一说话总要讲到自己从事的行业。若不胜衣 〖解释〗形容身体羸弱,好像连衣服的重量都不能承担。柔而不犯 〖解释〗犯:侵犯。指性情柔和,但不容侵犯。稔恶不悛 〖解释〗长期作恶而不悔改。人生面不熟 〖解释〗人的面貌陌生,素不相识人不自安 〖解释〗人心惶惶,动摇不定。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解释〗旧时指人不替自己打算,就会为天地所不容。人不可貌相 〖解释〗不能只根据相貌、外表判断一个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解释〗犯:侵犯。人家不侵犯我,我也不侵犯人家。缺一不可 〖解释〗少一样也不行。秋毫不犯 〖解释〗秋毫:鸟兽秋天新换的绒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犯:侵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请将不如激将 〖解释〗指用话语刺激别人去干事要比正面请他去干事来得好。愀然不乐 〖解释〗愀然:忧愁的样子。脸上忧愁严肃,心中不愉快。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解释〗指空前绝后。亦用作讽刺。前不巴村,后不着店 〖解释〗巴:靠近。着:挨着。前面没有村子,后面没有旅店。形容走远路走到野外荒郊,找不到歇脚住宿的地方。千人诺诺,不如一士谔谔 〖解释〗指众多唯唯诺诺之人,不如一名诤谏之士可贵。一狐之腋的解释'>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解释〗比喻众愚不如一贤。千闻不如一见 〖解释〗指听得再多还不如亲见更为可靠。器宇不凡 〖解释〗器宇:指仪表,气度。不凡:不平凡,不寻常。形容仪表、风度很不平常。千夫诺诺,不如一士谔谔 〖解释〗指众多唯唯诺诺之人,不如一名诤谏之士可贵。同“千人诺诺,不如一士谔谔”。骑曹不记马 〖解释〗指有名士习气,不理事务。破甑不顾 〖解释〗甑:古代一种瓦制炊器;顾:回头看。甑落地已破,不再看它。比喻既成事实,不再追悔。破烂不堪 〖解释〗破破烂烂的不成样子。贫贱不移 〖解释〗移:改变。不因生活贫困、社会地位低下而改变自己的志向。形容意志坚定。皮笑肉不笑 〖解释〗极其不自然地装出一副笑脸。形容虚伪或心怀恶意的样子。女大不中留 〖解释〗指女子成年,须及时出嫁,不宜久留在家。牛头不对马面 〖解释〗比喻答非所问或对不上号。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解释〗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陶器得保全。比喻宁愿为正义而死,不愿苟全性命宁可清贫,不作浊富 〖解释〗宁愿清白而遭受贫困,决不污浊而享受富贵。磨不磷,涅不缁 〖解释〗比喻意志坚定的人不会受环境的影响。同“磨而不磷,涅而不缁”。民心不壹 〖解释〗人民的心意不一致。民不畏死 〖解释〗畏:惧怕。人民不怕死。形容不怕死的气慨。迷惑不解 〖解释〗指对谋事非常疑惑,很不理解。同“大惑不解”。瞒上不瞒下 〖解释〗瞒:也作“漫”,欺骗,蒙蔽。瞒着上面,不瞒下面。指通同作弊,不使上级知道。麻痹不仁 〖解释〗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或没有感情。驴头不对马嘴 〖解释〗比喻答非所问或两下不相合。同“驴唇不对马嘴”。留连不舍 〖解释〗依恋着不愿去。形容依依惜别的情貌。同“留恋不舍”。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解释〗比喻只要还有生命,就有将来和希望。户枢不蝼的解释'>流水不腐,户枢不蝼 〖解释〗比喻经常运动的东西不易受侵蚀。同“户枢不蠹的解释'>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两雄不并立 〖解释〗指两雄不能并容,必定相争斗兼并。良莠不一 〖解释〗莠:狗尾草,很象谷子,常混在禾苗中。比喻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难以区分。同“良莠不齐”。力学不倦 〖解释〗力学:努力学习。倦:疲倦。勤勉学习而不知疲倦。浪子回头金不换 〖解释〗指不走正道的人改邪归正后极其可贵。居不重茵 〖解释〗坐卧处不铺两重垫子。比喻生活非常的节俭。同“居不重席”。久久不忘 〖解释〗久久:好久,很久。形容印象深刻。尽信书不如无书 〖解释〗泛指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上或迷信书本。捷雷不及掩耳 〖解释〗犹迅雷不及掩耳。比喻事起突然,不及防备。江水不犯河水 〖解释〗比喻彼此互不相干,没有关系。间不容瞬 〖解释〗指眨眼的时间都没有。形容时间短促。家累千金,坐不垂堂 〖解释〗指家财富有的人常自珍爱,不自蹈险地。家丑不可外谈 〖解释〗家里不光彩的事,不便向外宣扬。同“家丑不可外扬”。疾霆不暇掩目 〖解释〗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同“疾雷不及掩耳”。疾雷不暇掩耳 〖解释〗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同“疾雷不及掩耳”。疾雷不及塞耳 〖解释〗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同“疾雷不及掩耳”。积重不返 〖解释〗经过长时间形成的思想作风或习惯,很难改变。同“积重难返”。积重不反 〖解释〗经过长时间形成的思想作风或习惯,很难改变。同“积重难返”。魂不著体 〖解释〗形容极端惊恐或在某种事物诱惑下失去常态。同“魂不附体”。画龙不成反为狗 〖解释〗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同“画虎不成反类狗”。画虎不成反类犬 〖解释〗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同“画虎不成反类狗”。皇天不负苦心人 〖解释〗天公不会辜负苦心人的意愿。意谓只要肯下苦功,坚持干下去,愿望一定能实现。河水不犯井水 〖解释〗比喻互不干犯。豪末不掇,将成斧柯 〖解释〗豪,通“毫”。比喻祸害初萌生时若不加重视,酿成大患后再要消除,就很困难。豪厘不伐,将用斧柯 〖解释〗豪,通“毫”。比喻祸害初萌生时若不加重视,酿成大患后再要消除,就很困难。毫末不札,将寻斧柯 〖解释〗比喻祸害萌生时若不重视,酿成大患,再要消除,就很困难。圭角不露 〖解释〗圭角:圭之锋芒有棱角。指深沉不露锋芒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解释〗比喻避嫌疑。同“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狗猪不食其余 〖解释〗食:吃。狗猪都不吃他剩下的东西。形容人的品行极其卑鄙龌龊狗口里吐不出象牙 〖解释〗比喻坏人说不出好话。狗口里生不出象牙 〖解释〗比喻坏人说不出好话。同“狗口里吐不出象牙”。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解释〗攻:攻打;克:攻克。没有攻占不下来的。形容力量无比强大。高不辏低不就 〖解释〗犹言高不成低不就。纲目不疏 〖解释〗比喻法令细密。敢怨而不敢言 〖解释〗内心怨恨但不敢说出来。风马不接 〖解释〗犹言风马牛不相及。法不传六耳 〖解释〗指极端秘密,不能让第三者知道。二者不可得兼 〖解释〗两项之中只能得其一,不能兼而有之二话不说 〖解释〗不说任何别的话。指立即行动。多一事不如省一事 〖解释〗指不管闲事,事情越少越好。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动荡不定 〖解释〗荡:摇动。动荡摇摆,不安定。形容局势不稳定,不平静。东向而望,不见西墙 〖解释〗比喻主观片面,顾此失彼东方不亮西方亮 〖解释〗比喻这里行不通,别的地方尚有回旋余地貂不足,狗尾续 〖解释〗①指授官太滥。②指美中不足或以次充好。脆而不坚 〖解释〗脆弱而不坚实。形容虚有其表。此而可忍,孰不可忍 〖解释〗这个如能容忍,还有什么不能容忍呢!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 〖解释〗指这里不可居留,自会有可居留的地方。此处不留人,会有留人处 〖解释〗指这里不可居留,自会有可居留的地方。初生之犊不畏虎的解释'>初生之犊不畏虎 〖解释〗比喻阅世不深的青年人敢说敢干,无所畏惧初生之犊不惧虎的解释'>初生之犊不惧虎 〖解释〗比喻阅世不深的青年人敢说敢干,无所畏惧缠夹不清 〖解释〗缠夹:纠缠夹杂。杂七杂八搅在一起,弄不清楚。惨然不乐 〖解释〗表情凄楚的样子。采椽不斫 〖解释〗采:柞木。比喻生活简朴。参差不一 〖解释〗形容不整齐或不一致。同“参差不齐”。出其不意,掩其不备 〖解释〗原指出兵攻击对方不防备的地方。后亦指行动出乎人的意料。出其不意攻其无备 〖解释〗原指出兵攻击对方不防备的地方。后亦指行动出乎人的意料。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解释〗原指出兵攻击对方不防备的地方。后亦指行动出乎人的意料。人生何处不相逢 〖释义〗指人与人分手后总是有机会再见面的。一山不藏二虎 【出处】欧阳山《三家巷》:“他跟展公有点一山不藏二虎的味道,这是他太狂妄。”【解释】比喻两人不能相容【示例】【故事】盛水不漏 【出处】郭沫若《盲肠炎·穷汉的穷谈》:“我觉得他这句话说得真好,真正是盛水不漏,真正把共产主义运动说穿了。”【解释】比喻说理严密【示例】【故事】纯一不杂 【出处】鲁迅《“题未定”草》:“东林党也有小人,古今来无纯一不杂的君子群。”【解释】纯:纯粹;一:单一;杂:驳杂,不纯洁。形容纯粹、单一,没有杂质【示例】【故事】乘其不意 【出处】《新编五代史平话·晋史》:“敌谓我不能逆风以战,宜乘其不意,急击之,此兵之诡道也。”【解释】乘:趁,因;意:猜想,意料。利用别人没有防备的时机动手【示例】我们要~打击敌人【故事】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 【出处】【解释】比喻只是口头说说,没有实际行动。【示例】【故事】在人矮檐下,怎敢不低 【出处】【解释】比喻受制于人,只得顺从。【示例】古人道:“不怕官,只怕管。”在人矮檐下,怎敢不低头。只是小心便是。(《水浒》第二十八回)【故事】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 【出处】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於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於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解释】指反动统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为,老百姓却连正当活动也要受到限制。【示例】~的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 【出处】《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解释】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点;教学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识贫乏。【示例】【故事】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 【出处】【解释】旧时认为有知识的人即使待在家里,也能知道外面发生的事情。【示例】【故事】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 【出处】【解释】比喻有些灾祸的发生,事先是无法预料的。【示例】【故事】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 【出处】《乐府诗集·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解释】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老年,悲伤也没用了。【示例】【故事】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 【出处】汉·枚乘《上书谏吴王》:“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解释】要想人家不知道,除非自己不去做。指干了坏事终究要暴露。【示例】【故事】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 【出处】【解释】指各地各有各的风俗习惯。【示例】【故事】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 【出处】【解释】谚语。原比喻平时不往来,遇有急难才去恳求。后多指平时没有准备,临时慌忙应付。【示例】【故事】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解释】眼力能看到一根毫毛的末梢,而看不到一车柴草。比喻只看到小处,看不到大处。【示例】【故事】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 【出处】【解释】比喻只要基础或根本还存在,暂时遭受损失或挫折无伤大体。【示例】【故事】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 【出处】《老子》:“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解释】现在形容彼此不了解,不互通音讯。【示例】【故事】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谚曰:‘薄技在身的解释'>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技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解释】积蓄财产,不如学点技术。【示例】【故事】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 【出处】《景德传灯录》:“僧问绍宗:‘如何是西来意?’绍宗曰:‘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解释】指好事不容易被人知道,坏事却传播得极快。【示例】自古道:“~。”不到半月之间,街坊邻舍都晓得了。(《金瓶梅词话》第四回)【故事】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 【出处】《乐府诗集·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解释】走过瓜田,不要弯下身子提鞋;经过李树下面,不要举起手来整理帽子。比喻避嫌疑。【示例】俗话说:“~”。只要自己行得正,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故事】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 【出处】【解释】人要有成就,必须刻苦努力,不可安逸自在。【示例】自古道:“~。”你好生记着我的话。(《红楼梦》第八十二回)【故事】不脩边幅 〖解释〗形容不讲究衣饰仪容或不拘形式小节。亦作“不修边幅”。不习水土 〖解释〗不能适应某个地方的气侯、饮食等。不世之业 〖解释〗不世:非常、非凡。稀世罕有的功业。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解释〗不进老虎洞,就不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担风险就不可能取得成果。不念僧面念佛面 〖解释〗不看僧面看佛面不揪不采 〖解释〗指不理睬。不紧不慢 〖解释〗形容心情平静,行动从容。不遑启处 〖解释〗没有闲暇的时间过安宁的日子。指忙于应付繁重或紧急的事务。不遑宁息 〖解释〗没有闲暇的时间过安宁的日子。指忙于应付繁重或紧急的事务。同“不遑宁处”。不怀好意 〖解释〗怀:包藏。没安好心。不龟手药 〖解释〗①使手不冻裂的药。②比喻微才薄技。兵在精而不在多 〖解释〗兵士在于精壮而不在乎众多。也比喻要求质量而不能只讲数量。必不得已 〖解释〗必然不能得止。指形势使得非如此不可。表示无可奈何的意思。比岁不登 〖解释〗比:屡屡;频频。农业连年歉收。比年不登 〖解释〗比:屡屡;频频。农业连年歉收。亦作“比岁不登”。百足之虫,至死不僵 〖解释〗百足:虫名,躯干计二十节,切断后仍能蠕动。僵:肢体僵硬不能活动。比喻势力雄厚的集体或个人一时不易垮台。百足之虫,至断不蹶 〖解释〗比喻势力雄厚的集体或个人一时不易垮台。同“百足之虫,至死不僵”。百足之虫,断而不蹶 〖解释〗比喻势力雄厚的集体或个人一时不易垮台。同“百足之虫,至死不僵”。百足不僵 〖解释〗比喻势力雄厚的集体或个人一时不易垮台。百折不移 〖解释〗屡遭挫折亦不改变其操守。百折不屈 〖解释〗受到无数挫折都不屈服、动摇。形容意志坚强。百折不摧 〖解释〗受到无数挫折都不屈服、动摇。形容意志坚强。不冷不热 〖解释〗指温度不高不低,冷热适中。亦比喻对人态度一般。兵马不动,粮草先行 〖解释〗作战时兵马还没出动,军用粮草的运输要先行一步。后泛指行动前须作好准备工作。百世不易 〖解释〗千秋万代永不改变。百动不如一静 〖解释〗指多动不如静待有效。百不一遇 〖解释〗一百次中遇不到一次。形容极其难得。百不一贷 〖解释〗犹言无一宽免。百不为多,一不为少 〖解释〗指难得的好人或好东西。白头不终 〖解释〗指夫妇不能偕老。按兵不举 〖解释〗犹按兵不动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 〖解释〗甲:铠甲。马不卸鞍,人不解甲。处于高度警惕状态。风牛马不相及 〖解释〗比喻事物彼此毫不相干。同“风马牛不相及”。孳孳不倦 指工作或学习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不怠 勤勉努力,毫不懈怠。孜孜不辍 同“孜孜不已”。锱铢不爽 犹言分毫不差自不待言 大家心里明白,不必再用言语解释捉摸不定 估量不透。捉摸:猜测,预料。卓荦不羁 谓卓越超群,不甘受拘束。谆谆不倦 恳切耐心地教诲,不知疲倦。壮心不已 壮心:宏大的志向;已:停止。指有抱负的人到了晚年,雄心壮志仍不衰减。逐物不还 谓沉湎于世俗。语本《庄子·天下》:“惜乎惠施之才,骀荡而不得,逐万物而不反。”祝不胜诅 谓祝而得益不能胜过诅而受损。骤不及防 谓事情来得突然,使人不及防备。忠不避危 忠:忠于。避:回避。忠于职守,不回避危险,置之不顾 置:放着;之:代词;顾:照管。放在那儿不管。执意不从 执:坚持。从:依从。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依从他人。之死不渝 同“之死靡它”。至死不渝 至:到;渝:改变。到死都不改变。直认不讳 直截了当承认,毫不回避隐瞒。知其一不知其二 只了解事物的一方面,而不了解其它方面。形容对事物的了解不全面。只骑不反 见“只轮不反”。执迷不醒执迷不悟执迷不误 形容坚持而不觉悟执迷不返 亦作“执迷不反”。犹执迷不悟执法不阿 阿:迎合。执行法律公正无私,不屈从势。质而不俚 质:朴素、单纯。俚:粗俗。质朴而不粗俗。亦作“质而不野”。贞不绝俗 谓品性高洁而不与世俗隔绝。招架不住 抵挡不了或没有力量再支持下去。朝不保暮 早晨保不住晚上会发生变化。极言情况危急或境遇窘迫。战不旋踵 旋:转。踵:脚后跟。打仗时不向后转。形容勇猛向前。诈奸不及 犹言十分奸诈。诈痴不颠 谓假装痴呆。曾不惨然 竟不觉得惨痛。

罪魁祸首

罪魁祸首词目 罪魁祸首 发音 zuì kuí huò shǒu 释义 魁:为首的;首:头目。作恶犯罪的头子。 出处 明·郑若庸《玉玦记·索命》:“虽是虔婆杀我,娟奴是祸首罪魁,追了他去。” 示例 这场空难事故的~竟然是一只在机场上空飞翔的鸽子。用 法 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近义词 元凶巨恶, 祸首罪魁

什么什么不什么的成语

坐卧不宁坐卧不离 坐卧不安坐树不言坐视不救 坐视:坐着看。见别人遇到困难或危险,坐在一旁看着不去援救。 坐立不安 坐着也不是,站着也不是。形容心情紧张,情绪不安。 坐怀不乱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将受冻的女子裹于怀中,没有发生非礼行为。形容男子在两性关系方面作风正派。 坐不重席 坐不用双层席子。比喻生活节俭。 坐不窥堂 端坐不斜视,心一意。 坐不垂堂 垂堂:近屋檐处。不坐在堂边外面,怕掉到台阶下。比喻不在有危险的地方停留。 坐不安席 席:坐席。形容心中有事,坐立不安。 遵而不失 见“遵而勿失”。 醉翁之意不在酒原是作者自说在亭子里真意不在喝酒,而在于欣赏山里的风景。后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罪人不孥 〖解释〗孥:妻与子女的统称。谓治罪止于本人,不累及妻和子女。 罪不胜诛 〖解释〗指罪大恶极,处死犹不足抵偿。 罪不容诛诛:把罪人杀死。罪恶极大,杀了也抵不了所犯的罪恶。 罪不可逭 罪责不可逃避。 足不逾户 见“足不出户”。 足不履影 比喻循规蹈矩足不窥户 同“足不出户”。 足不出门 同“足不出户”。 足不出户 脚不跨出家门。 自信不疑 相信自己,绝不怀疑。 自强不息 自强:自己努力向上;息:停止。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松懈。 自命不凡自命:自认为;凡:平凡。自以为不平凡,比别人高明。 自愧不如 弗:不。自己惭愧不如别人。 自救不暇 〖解释〗解救自己都来不及。指无力再帮助他人。 自顾不暇 暇:空闲。光顾自己还来不及。指没有力量再照顾别人。 自负不凡 〖解释〗自恃高明,不同寻常。 自不量力 量:估量。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力量。 自不待言 大家心里明白,不必再用言语解释 锱铢不爽犹言分毫不差趑趄不前 趑趄:迟疑不敢前进。形容犹豫畏缩不敢前进。 孳孳不倦 指工作或学习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孜孜不懈 同“孜孜不怠”。 孜孜不倦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孜孜不怠 勤勉努力,毫不懈怠。 孜孜不辍 同“孜孜不已”。 着三不着两 指说话或做事轻重不当,考虑欠周,注意这里,顾不到那里。 捉摸不定 估量不透。捉摸:猜测,预料。 卓然不群 指超出常人。 卓荦不羁 谓卓越超群,不甘受拘束。 卓乎不群 同“卓尔不群”。 卓尔不群卓尔:特出的样子;不群:与众不同。指才德超出寻常,与众不同。 谆谆不倦 恳切耐心地教诲,不知疲倦。 惴惴不安惴:忧愁、恐惧。形容因害怕或担心而不安。 壮心不已 壮心:宏大的志向;已:停止。指有抱负的人到了晚年,雄心壮志仍不衰减。 祝不胜诅 谓祝而得益不能胜过诅而受损。 逐物不还 谓沉湎于世俗。语本《庄子·天下》:“惜乎惠施之才,骀荡而不得,逐万物而不反。” 猪狗不如 猪狗 : zhū ɡǒu 1.猪与狗。 2.詈词。谓人下贱如牲畜。 猪八戒吃人参果,全不知滋味 比喻吃东西狼吞虎咽,来不及细尝。也比喻看书做事贪多务得,实则无所收获 诛求不已 见“诛求无已”。 骤不及防 谓事情来得突然,使人不及防备。 周而不比 周:亲和、调合;比:勾结。关系密切,但不勾结。指与众相合,但不做坏事。 众寡不敌 众:多;寡:少;敌:抵挡。少数敌不过多数。 终始不渝 〖解释〗自始至终,一直不变。 忠贞不渝 贞:意志或操守坚定不移;渝:改变,违背。忠诚坚定,永不改变。 忠不避危 忠:忠于。避:回避。忠于职守,不回避危险, 中立不倚 倚:偏。保持中立,不偏不倚中看不中吃 置之不理之:代词,它;理:理睬。放在一边,不理不睬置之不顾 置:放着;之:代词;顾:照管。放在那儿不管。 鸷鸟累百,不如一鹗 〖解释〗犹言诸侯百人不如天子一人。 质而不野 〖解释〗质:朴素、单纯。野:粗俗。质朴而不粗俗。同“质而不俚”。 质而不俚 质:朴素、单纯。俚:粗俗。质朴而不粗俗。亦作“质而不野”。 至死不渝至:到;渝:改变。到死都不改变。 至死不悟 至:到;悟:醒悟。到死也不醒悟。 至死不变 纛:到。到死不改变(现常用在坏的方面)。 至当不易 至:极;当:恰当;易:改变。形容极为恰当,不能改变。 指不胜屈 指:手指;屈:弯曲。扳着指头数也数不过来。形容为数很多。 指不胜偻 见“指不胜屈”。 只字不提 只:一个。一个字也不谈起。比喻有意不说。 只重衣衫不重人 指人势力,看人只重衣着。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只知道事物的一方面,而不知道它的另一方面。 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解释'>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指反动统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为,老百姓却连正当活动也要受到限制。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 【出处】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於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於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解释】指反动统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为,老百姓却连正当活动也要受到限制。【示例】~的 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比喻只是口头说说,没有实际行动。 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 【出处】【解释】比喻只是口头说说,没有实际行动。【示例】【故事】 只骑不反 见“只轮不反”。 只轮不返 只:一个。连战车的一只轮子都未能返回。比喻全军覆没。 只轮不反 见“只轮无反”。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能用心去揣摩体会,没法用话具体地表达出来。指道理奥妙,难以说明。有时也指情况微妙,不便说明。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比喻只看到局部,看不到整体或全部。 直言不讳讳:避忌,隐讳。说话坦率,毫无顾忌直认不讳 直截了当承认,毫不回避隐瞒。 执意不从 执:坚持。从:依从。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依从他人。 执迷不醒执迷不悟执迷不悟执:固执,坚持;迷:迷惑;悟:觉悟。坚持错误而不觉悟。 执迷不误 形容坚持而不觉悟 执迷不返 亦作“执迷不反”。犹执迷不悟执迷不反 见“执迷不返”。 执法不阿 阿:迎合。执行法律公正无私,不屈从势。 执而不化 指固执己见,不知变通。 脂膏不润 比喻为人廉洁,不贪财物。 知足不辱 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羞辱。表示不要有贪心。 知止不殆 殆:危险。知道适可而止的人就不会遇到危险。旧时劝人行事不要过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解释〗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知道的就说,要说就毫无保留。 知无不言 凡是知道的没有不说的。 知人知面不知心旧时俗语。指认识一个人容易,但要了解一个人的内心却很困难。 知情不举 〖解释〗举:检举。了解情况而不揭发。 知其一不知其二 只了解事物的一方面,而不了解其它方面。形容对事物的了解不全面。 知其一,不知其二 知道事物的一方面,不知道还有另一方面。形容对事物的了解不全面。 知其不可而为之明知做不到却偏要去做。表示意志坚决。有时也表示倔强固执。 知命不忧 识天命者无忧虑。 之死不渝 同“之死靡它”。 政令不一 〖解释〗发出的命令不统一。形容军务或政务混乱。 正言不讳 〖解释〗说话爽直,毫无忌讳。 真人不露相 〖解释〗指得道的人不以形相现于人前。借喻不在人前露脸或暴露身分。 真金不怕火炼比喻品质好、意志坚强的人经得起任何考验。 真金不怕火 〖解释〗比喻正确的事物经得住考验。 真金不镀比喻有真才实学的人用不到装饰。 针插不进,水泼不进 贞不绝俗 谓品性高洁而不与世俗隔绝。 招架不住 抵挡不了或没有力量再支持下去。 战无不胜,攻无不取 〖解释〗形容军队力量强大,百战百胜。或比喻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解释〗形容军队力量强大,百战百胜。或比喻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战无不胜 形容强大无比,可以战胜一切。也比喻办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战无不克 见“战无不胜”。 战不旋踵 旋:转。踵:脚后跟。打仗时不向后转。形容勇猛向前。 债多不愁 债欠多了反而不忧愁。比喻困难成堆,认为反正一时解除不了,也就不去愁它了。 诈奸不及 犹言十分奸诈。 诈痴不颠 谓假装痴呆。 曾不惨然 竟不觉得惨痛。 贼心不死 不放弃坏念头,而继续做下去 造恶不悛 作恶事而不肯悔改。 皂白不分 不分黑白,不分是非。 悔不当初的解释'>早知今日,悔不当初 既然现在后悔,当初为什么要那样做? 糟糠之妻不下堂的解释'>糟糠之妻不下堂〖解释〗糟糠:用以充饥的酒糟糠皮等粗劣的食物;堂:正房。不要遗弃共过患难的妻子。 遭遇不偶 同“遭逢不偶”。 遭时不偶 同“遭逢不偶”。 遭家不造 遭:遇到;造:成。原是周成王居父丧时自哀之辞。后指遭遇家中不幸的事。 遭际不偶 同“遭逢不偶”。 遭逢不偶 谓不遇合时机。 赞叹不已 已:止,完。连声赞赏不止。 赞声不绝 〖解释〗连续不断地称赞。形容对人或事物非常赞赏。 赞口不绝 见“赞不绝口”。 赞不绝口 不住口地称赞。 在所不惜 决不吝惜(多用在付出大的代价)。 在所不辞 决不推辞(多用在冒险犯难)。 在人矮檐下,怎敢不低头 比喻受制于人,只得顺从。 在人矮檐下,怎敢不低 【出处】【解释】比喻受制于人,只得顺从。【示例】古人道:“不怕官,只怕管。”在人矮檐下,怎敢不低头。只是小心便是。(《水浒》第二十八回)【故事】 再不其然 犹言再不然。 殒身不恤殒:牺牲;恤:顾惜。牺牲生命也不顾惜。 远水救不得近火 〖解释〗比喻缓慢的救助不能解决眼前的急难。 远水解不了近渴 比喻慢的办法救不了急。 远水不救近火 比喻缓慢的救助不能解决眼前的急难。 远水不解近渴 比喻慢的办法救不了急。 远亲不如近邻指遇有急难,远道的亲戚就不如近旁的邻居那样能及时帮助。 远垂不朽 永垂不朽。 远不间亲 〖解释〗间:离间。关系疏远者不参与关系亲近者的事。 源源不绝 源源:水流不断的样子。形容接连不断源源不断 〖释义〗形容接连不断原封不动 原封:没有开封。原来贴的封口没有动过。比喻完全按照原样,一点不加变动。 誉不绝口 不住地称赞。 遇人不淑淑:善,美。指女子嫁了一个品质不好的丈夫。 欲速则不达速:快;达:达到。指过于性急图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欲速不达 欲:想要。想求快速,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欲罢不能 欲:想;罢:停,歇。要停止也不能停止。 郁郁不乐 郁郁:心里忧愁,苦闷。形容愁闷不乐。 郁郁不得志 〖解释〗郁郁:忧伤、愁闷的样子。因自己的抱负志向不能施展而忧郁苦闷。 玉石不分 比喻好坏不分。 玉不琢,不成器琢:雕。玉石不经雕琢,成不了器物。比喻人不受教育、不学习就不能有成就。 语焉不详指虽然提到了,但说得不详细。 语不投机 佛教禅宗谓说法不契合时机或对方的根机。 语不惊人 语:言语,也指文句。语句平淡,没有令人震惊的地方。 与众不同 跟大家不一样。 瑜不揜瑕 见“瑜不掩瑕”。 瑜不掩瑕 瑜:玉的光彩,比喻优点;瑕:玉上的斑点,比喻缺点。比喻优点遮盖不了缺点。 愚不可及愚:傻,笨,及:比得上。愚蠢得别人比不上。形容极其愚笨。 有志不在年高 年高:岁数大。指年轻人只要有志向,成就不可限量,不在年纪大。也指只要有志向,岁数大了,也可以干出一番事业。 不识泰山的解释'>有眼不识泰山泰山:山名,在今山东。比喻见闻太窄,认不出眼前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 有条不紊【解释】紊:乱。形容有条有理,一点不乱 有过之无不及过:超过;及:赶上。相比之下,只有超过而没有赶不上的。 有过之而无不及过:超过;及:赶上。相比之下,只有超过而不会不如。 有过之,无不及 过:超过;及:赶上。相比之下,只有超过而不会不如。 游移不定 游移:犹豫。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游荡不羁 游乐放荡,不受拘束。 犹豫不决 犹豫:迟疑。拿不定主意。 优游不断 〖解释〗指处世迟疑,没有决断。 用之不竭 竭:尽。无限取用而不会使用完。 勇者不惧 惧:害怕。有胆量的人无所畏惧永志不忘 永远记住,不遗忘。 永垂不朽 朽:磨灭。指光辉的事迹和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会磨灭。 永不磨灭 永远不会消灭。 饔飧不继 饔:早饭;飧:晚饭。吃了上顿没有下顿。形容生活十分穷困。 饔飧不济 同“饔飧不继”。 饔飧不给 一日三餐不能自给。形容穷苦。明·朱国帧《涌幢小品·天下策一》:“转大冶主簿,故苗地,长吏多不乐往,代行令事,多方抚恤,尽却例金,锱铢无所取,至饔飧不给,部民有馈白粲者。”又参见“饔飧不饱”、“饔飧不继”。 饔飧不饱 饔:早饭。飧:晚饭。终天吃不饱。形容生活十分贫困。《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况且民穷财尽,百姓饔飧不饱,没闲钱去养马骡。”亦作“饔飧不继”、“饔飧不给”。 雍容不迫 〖解释〗形容态度大方,从容不迫影形不离 形影不离。比喻关系密切。 应接不暇暇:空闲。原形容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后多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 隐忍不言 把事情蒇在心里不说。 隐忍不发 亦作“隐忍不言”。克制忍耐,不向人发泄、透露。 引而不发引:拉弓;发:射箭。拉开弓却不把箭射出去。比喻善于启发引导。也比喻做好准备暂不行动,以待时机。 殷鉴不远殷:指商朝后期;鉴:镜子。指殷商子孙应以夏的灭亡为借戒。后泛指前人的教训就在眼前。 阴魂不散比喻坏人、坏事虽已清除,但不良的影响还在起作用。 意想不到 料想不到,没有料到。 谊不容辞 犹言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什么不什么人的成语

只有3个迥不犹人 指卓然超绝,不同于人。天不绝人 天不使人处于绝境。常指绝处逢生或得救。语不惊人 语:言语,也指文句。语句平淡,没有令人震惊的地方。

孟子 梁惠王下翻译

  《孟子·梁惠王下》译文
  (一)庄暴见孟子①,曰:“暴见于王②,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曰:“好乐何如?” 庄暴来见孟子,说:“我被齐王召见,齐王告诉我,他喜爱音乐,我没有话回答他。”庄暴问道:“喜爱音乐怎么样?”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孟子说:“(如果)齐王非常喜爱音乐,齐国恐怕就有希望了!”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后来的某一天,孟子被齐王接见,问(齐王)道:“大王曾对庄暴说喜爱音乐,有这回事吗?”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齐王(不好意思地)变了脸色,说:“我不是喜爱古代先王的音乐,只是喜爱世俗的音乐罢了。”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由古之乐也。” 孟子说:“大王非常喜爱音乐,齐国恐怕就有希望了!现在的音乐如同古代的音乐。”曰:“可得闻与?” 齐王说:“可以把道理讲给我听听吗?”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孟子问:“一个人欣赏音乐的快乐,与别人一起欣赏音乐的快乐,哪一种更快乐?”曰:“不若与人。” 齐王说:“不如同别人一起欣赏快乐。”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 孟子问:“同少数人一起欣赏音乐的快乐,同很多人一起欣赏音乐的快乐,哪一种更快乐?”曰:“不若与众。” 齐王说:“不如同很多人一起欣赏快乐。”“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③,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④:‘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⑤,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 (孟子说:)“请让我为大王谈谈音乐。假设现在大王在这里奏乐,百姓听了大王钟鼓的声音,箫笛的曲调,全都头脑作痛,眉头紧皱,互相议论说:‘我们君王喜爱音乐,为什么使我们痛苦到这样的极点?父子不能相见,兄弟妻儿离散。’假设现在大王在这里打猎,百姓听到大王车马的声音,看到旗帜的华美,全都头脑作痛,眉头紧皱,互相议论说:‘我们君王喜欢打猎,为什么使我们痛苦到这样的极点?父子不能相见,兄弟妻儿离散。’这没有别的原因,是不和百姓共同快乐的缘故。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假设现在大王在这里奏乐,百姓听到钟鼓的声音,箫笛的曲调,都欢欣鼓舞喜形于色,互相议论说:‘我们君王大概没什么病吧,不然怎么能奏乐呢?’假设现在大王在这里打猎,百姓听到君王车马的声音,看到旗帜的华美,都欢欣鼓舞喜形于色,互相议论说:‘我们君王大概没什么病吧,不然怎么能打猎呢?’这没有别的原因,是和百姓共同快乐的缘故。如果大王能和百姓共同快乐,那就能称王于天下了。”
  [注释] ①庄暴:齐国大臣。②王:指齐宣王。③管龠(yuè):古管乐器名。龠,似笛而短小。④蹙頞(cù è):蹙,紧缩;頞,鼻梁。蹙頞,形容愁眉苦脸的样子。⑤羽旄:鸟羽和旄牛尾,古人用作旗帜上的装饰,故可代指旗帜。
  (二)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①,有诸?” 齐宣王问道:“文王的园林有七十里见方,有这事吗?”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孟子答道:“在文献上有这样的记载。”曰:“若是其大乎?” 宣王问:“竟有这么大吗?”曰:“民犹以为小也。” 孟子说:“百姓还觉得小了呢。”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 宣王说:“我的园林四十里见方,百姓还觉得大,这是为什么呢?”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孟子说:“文王的园林七十里见方,割草砍柴的可以去,捕鸟猎兽的可以去,是与百姓共同享用的,百姓认为太小,不也是很自然的吗?我初到齐国边境时,问明了齐国重要的禁令,这才敢入境。我听说国都郊区之内有个园林四十里见方,杀了其中的麋鹿,就如同犯了杀人罪;这就像是在国内设下了一个四十里见方的陷阱,百姓认为太大了,不也是应该的吗?”
  [注释] ①囿:古代畜养禽兽的园林。
  (三)齐宣王问曰:“交邻国有道乎?” 齐宣王问道:“同邻国交往有什么原则吗?”孟子对曰:“有。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①,文王事混夷②。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故大王事獯鬻③,勾践事吴④。以大事小者,乐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乐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国。《诗》云:‘畏天之威,于时保之。’”⑤ 孟子答道:“有。只有仁人能以大国的地位侍奉小国,所以商汤曾侍奉葛国,文王曾侍奉混夷。只有聪明的人能以小国的地位侍奉大国,所以周太王曾侍奉獯鬻,勾践曾侍奉吴国。能以大国地位侍奉小国的,是乐于听从天命的人;能以小国地位侍奉大国的,是畏惧天命的人。乐于听从天命的能安定天下,畏惧天命的能保住他的国家。《诗经》上说:‘畏惧上天的威严,才能得到安定。’”王曰:“大哉言矣!寡人有疾,寡人好勇。” 宣王说:“讲得太好了!(不过)我有个毛病,我喜欢勇武。”对曰:“王请无好小勇。夫抚剑疾视曰:‘彼恶敢当我哉!’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王请大之!《诗》云:‘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遏徂莒⑥,以笃周祜,以对于天下。’⑦此文王之勇也。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书》曰:‘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四方有罪无罪惟我在,天下曷敢有越厥志?’⑧一人衡行于天下⑨,武王耻之。此武王之勇也。而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今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民惟恐王之不好勇也。” 孟子答道:“大王请不要喜欢小勇。按着剑、瞪着眼说:‘他哪敢抵挡我!’这是平常之人的小勇,只能对付一个人罢了。大王请把它扩大开去!《诗经》上说:‘文王勃然发怒,于是整军备武,挡住侵犯莒国的敌人,增我周朝的威福,以此报答天下的期望。’这就是文王的勇武。文王一怒而安定了天下的百姓。《尚书》上说:‘上天降生万民,为他们设君主,立师长,要他们协助上天爱护百姓,天下有罪和无罪的,都有我在(处罚或安抚他们),天下谁敢超越它的本分?’有一个人横行天下,武王就感觉到耻辱。这就是武王的勇武。而武王也是一怒就安定了天下的百姓。如果现在大王也一怒就安定天下的百姓,那么百姓还唯恐大王不喜欢勇武呢!”
  [注释] ①汤事葛:汤,即商朝的创建者成汤。葛,古国名,故城在今河南宁陵县北。“汤事葛”,其事详见本书《滕文公下》第五章。②混夷:即昆夷,殷末周初西戎国名。③大(tài)王:也作“太王”,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周族首领。獯鬻(xūn yù):古代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周称猃狁(xiǎn yǔn),秦汉时称匈奴。④勾(gōu)践:春秋时越国君主。前494年,越被吴打败,勾践屈辱事吴,后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终于灭掉吴国。⑤以上两句出自《诗经•周颂•我将》。⑥莒:殷末国名(此从赵岐说),非西周分封、前431年为楚所灭的莒国。⑦以上五句出自《诗经•大雅•皇矣》。⑧以上六句为《尚书》逸文,伪古文《尚书》放入《泰誓上》篇。⑨一人:指殷纣王。周武王起兵伐纣灭殷。
  (四)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①。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 齐宣王在雪宫接见孟子。宣王问道:“贤人也有这种快乐吗?”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答道:“有。人们得不到这种快乐,就要抱怨他们的君主了。得不到就抱怨他们的君主,是不好的;作为百姓的君主却不与百姓同乐,也是不好的。君主把百姓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百姓也就会把君主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君主把百姓的忧患当作自己的忧患,百姓也就会把君主的忧患当作自己的忧患。乐,同天下人一起乐,忧,同天下人一起忧,这样还不能称王天下的,是从来不会有的。昔者齐景公问于晏子曰②:‘吾欲观于转附、朝儛③,遵海而南,放于琅邪④;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观也?’晏子对曰:‘善哉问也!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夏谚曰:“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今也不然,师行而粮食,饥者弗食,劳者弗息。睊睊胥谗,民乃作慝⑤。方命虐民,饮食若流;流连荒亡,为诸侯忧。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荒,乐酒无厌谓之亡。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惟君所行也。’ 从前,齐景公问晏子道:‘我想去游览转附、朝儛两座山,然后沿着海边往南,一直游览到琅邪;我要怎样修养才能和先王的巡游相比呢?’晏子答道:‘问得好啊!天子到诸侯那里去叫巡狩。所谓巡狩,就是巡视诸侯所守的疆土。诸侯去朝见天子叫述职。所谓述职,就是汇报履行职守的情况。都没有无事外出的。春天视察耕作情况,补助(种子、耕力)不足的人;秋天视察收获情况,周济歉收的人。夏代的民谚说:“我王不出来巡游,我们哪会得到休息?我王不出来视察,我们哪会得到补助?巡游视察,成为诸侯的榜样。”现在却不是这样,出巡时兴师动众,征集粮食,使得饥饿的人没有饭吃,劳累的人不得休息。人人侧目而视,个个怨声不绝,百姓就会作乱造反。(这样的巡游)背逆天意,祸害百姓,吃喝浪费如同流水;流连荒亡,成了诸侯的忧患。从上游顺流玩到下游,乐而忘返,这叫流;从下游逆水玩到上游,乐而忘返,这叫连;打猎不知尽兴,这叫荒;喝酒不知满足,这叫亡。先王没有流连的享乐、荒亡的行径。只看您怎么做了。’景公悦,大戒于国,出舍于郊。于是始兴发补不足。召大师曰:“为我作君臣相说之乐!’盖《徵招》、《角招》是也⑥。其诗曰:‘畜君何尤?’畜君者,好君也。” 景公听了十分高兴,在都城内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然后离开宫室搬到郊外住。接着就开仓救济穷人。又召来乐官,吩咐道:‘给我作一首君臣同乐的乐曲!’大概就是《徵招》、《角招》这两首吧。其中有句歌词说:‘畜君有什么过错?’‘畜君’就是爱护君主的意思。”
  [注释] ①雪宫:齐宣王的离宫(正宫之外临时居住的宫室)。②齐景公:春秋时齐国君主姜杵臼,前547年—前490年在位。晏子:即齐国著名贤臣晏婴。③转附、朝儛:都是山名。④琅邪(yá):山名,在今山东胶南县南,面临黄海。⑤慝(tè):恶。⑥《徵(zhǐ)招》、《角招》:古代乐曲名。
  (五)齐宣王问曰:“人皆谓我毁明堂①,毁诸?已乎?” 齐宣王问道:“人家都建议我毁掉明堂,毁掉它呢,还是不毁呢?”孟子对曰:“夫明堂者,王者之堂也。王欲行王政,则勿毁之矣。” 孟子答道:“明堂是(施行仁政的)王者的殿堂。大王如果打算施行仁政,就不要毁掉它了。”王曰:“王政可得闻与?” 宣王说:“仁政的道理,能说给我听听吗?”对曰:“昔者文王之治岐也②,耕者九一,仕者世禄,关市讥而不征,泽梁无禁,罪人不孥。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诗》云:‘哿矣富人,哀此茕独!’”③ 孟子说:“从前周文王治理岐地,农民只抽九分之一的税;做官的世代享受俸禄,关卡和市场(对商人)只稽查不征税;湖泊池沼不设禁令,(任人捕鱼;)惩办罪人不牵连妻儿。年老无妻叫鳏,年老无夫叫寡,年老无子叫独,年幼无父叫孤。这四种人是天下最困难而又无所依靠的人。文王发布政令、施行仁政,必定先照顾这四种人。《诗经》上说:‘富人的生活是称心啦,要怜悯这些孤独无依的人!’”王曰:“善哉言乎!” 宣王说:“说得好啊!”曰:“王如善之,则何为不行?” 孟子说:“大王如果觉得好,那么为什么不照着去做呢?”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货。” 宣王说:“我有个毛病,我爱财。”对曰:“昔者公刘好货④,《诗》云:‘乃积乃仓,乃裹糇粮,于橐于囊⑤,思戢用光。弓矢斯张,干戈戚扬,爰方启行。’⑥故居者有积仓,行者有裹囊也,然后可以爰方启行。王如好货,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 孟子说:“从前公刘爱钱财,《诗经》上说:‘粮食积聚满囤仓,筹足干粮装橐囊。团结安定声威扬。箭上弦弓开张,干戈斧钺都带上,于是启程奔前方。’这就是说,留守故土的人粮食满囤仓,迁徙新地的人带足干粮,然后才启程远行。大王如果爱财,能和百姓共同享用,那么实行仁政有什么困难的呢?”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宣王说:“我还有个毛病,我好色。”对曰:“昔者大王好色,爱厥妃。《诗》云:‘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⑦当是时也,内无怨女,外无旷夫。王如好色,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 孟子说:“从前太王也好色,宠爱他的妃子。《诗经》上说:‘古公亶父,清晨骑马奔驰,沿着西边水滨,到了岐山脚下,带着宠妃姜氏女,来勘察可建宫室的地方。’在那时候,内无找不到丈夫的女子,外无打光棍的单身汉。大王如果好色,(同时)也让百姓都有配偶,那么,实行仁政会有什么困难呢?”
  [注释] ①明堂:周天子东巡时接受诸侯朝见的地方,在泰山脚下。②岐:地名,在今陕西省岐山县东北。相传周太王古公亶父自豳(陕西甸邑迁此建邑,成为周族居住之处。③以上两句出自《诗经•小雅•正月》。哿(gě),同“可”。④公刘:周族早期首领,曾率部落从邰迁至豳,周族从此兴旺起来。⑤橐、囊:盛东西的口袋。⑥以上七句出自《诗经•大雅•公刘》。⑦以上六句出自《诗经•大雅•绵》。
  (六)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 孟子对齐宣王说:“假如大王有个臣子,把妻子儿女托付给朋友照顾,自己到楚国去游历,等他回来时,妻子儿女却在受冻挨饿,对这样的朋友该怎么办?”王曰:“弃之。” 宣王说:“抛弃他!”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 孟子说:“司法官管不好他的下级,那该怎么办?”王曰:“已之。” 宣王说:“罢免他。”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孟子说:“一个国家治理不好,那该怎么办?”王顾左右而言他。 宣王扭头去看左右的人,把话题扯到别的事情上去了。
  (七)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 孟子谒见齐宣王,说:“所谓故国,不是说国中要有高大的树木,而是说要有世代(与国家休戚相关)的臣子。现在大王没有亲信的臣子了,过去任用的人,现在不知哪里去了。”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 宣王说:“我怎样识别哪些人没有才干而不任用他们呢?”曰:“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 孟子说:“国君进用人才,如果不得已,将会使地位低的超过地位高的,关系远的超过关系近的,对此能不慎重吗?(对于一个人,)左右侍臣都说他好,还不行;大夫们都说他好,也还不行;全国的人都说他好,这才去考察他,见他确实是好,这才任用他。左右侍臣都说不行,不要听信;大夫们都说不行,不要听信;全国的人都说不行,这才考察他,见他确实不行,这才罢免他。左右侍臣都说可杀,不要听信;大夫们都说可杀,不要听信;全国的人都说可杀,这才考察他,见他确实可杀,这才杀掉他。所以说,是全国的人杀掉他的。这样,才可以算是百姓的父母。”
  (八)齐宣王问曰:“汤放桀①,武王伐纣②,有诸?” 齐宣王问道:“商汤流放夏桀,武王讨伐商纣,有这些事吗?”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孟子回答道:“文献上有这样的记载。”曰:“臣弑其君,可乎?” 宣王问:“臣子杀他的君主,可以吗?”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孟子说:“败坏仁的人叫贼,败坏义的人叫残;残、贼这样的人叫独夫。我只听说杀了独夫纣罢了,没听说臣杀君啊。”
  [注释] ①汤放桀:桀,夏朝最后一个君主,暴虐无道。传说商汤灭夏后,把桀流放到南巢(据传在今安徽省巢县一带)。②武王伐纣:纣,商朝最后一个君主,昏乱残暴。周武王起兵讨伐,灭掉商朝,纣自焚而死。
  (九)孟子见齐宣王,曰:“为巨室,则必使工师求大木①。工师得大木,则王喜,以为能胜其任也。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以为不胜其任矣。夫人幼而学之,壮而欲行之,王曰:‘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如?今有璞玉于此②,虽万镒③,必使玉人雕琢之。至于治国家,则曰:‘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以异于教玉人雕琢玉哉?” 孟子谒见齐宣王,说:“建造大房子,就一定要叫工师去寻找大木料。工师找到了大木料,大王就高兴,认为工师是称职的。木匠砍削木料,把木料砍小了,大王就发怒,认为木匠是不称职的。一个人从小学到了一种本领,长大了想运用它,大王却说:‘暂且放弃你所学的本领来听我的’,那样行吗?设想现在有块璞玉在这里,虽然价值万金,也必定要叫玉人来雕琢加工。至于治理国家,却说:‘暂且放弃你所学的本领来听我的’,那么,这和非要玉匠(按您的办法)去雕琢玉石不可,有什么不同呢?”
  [注释] ①工师:管理各种工匠的官员。②璞玉:未雕琢加工过的玉。③镒(yì):古代重量单位,二十两(一说二十四两)为一镒。
  (十)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 齐国攻打燕国,战胜了燕国。齐宣王问道:“有人劝我不要吞并燕国,有人劝我吞并燕国。以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去攻打另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五十天就打了下来,光凭人力是做不到的。不吞并它,必定会有上天降下的灾祸。吞并它,怎么样?”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①。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②,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孟子回答说:“吞并了,燕国人民高兴,那就吞并它。古代有人这么做过,武王就是这样。吞并了,燕国人民不高兴,那就不要吞并。古代也有人这么做过,文王就是这样。以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去攻打另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百姓带着酒食来迎接大王的军队,难道有别的要求吗?只是想避开水深火热的环境罢了。如果水更深,火更热,百姓也就只有转望别人去解救他们了。”
  [注释] ①文王是也:指周文王在三分天下有其二时,仍然服事商纣王的事。②箪食壶浆:用箪装着食物用壶装着酒浆。箪,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
  (十一)齐人伐燕,取之。诸侯将谋救燕。宣王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 齐国攻打燕国,打下了燕国。别的诸侯国合谋去救燕国。宣王说:“很多诸侯谋划来攻打我,怎么对付他们呢?”孟子对曰:“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书》曰:‘汤一征,自葛始。’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归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书》曰:‘徯我后,后来其苏。’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若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①,迁其重器②,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 孟子回答道:“我听说凭七十里见方的一大块地方就统一了天下的,商汤就是这样。没有听说凭着千里见方的一大块地方还怕别人的。《尚书》上说:‘商汤的征伐,从葛开始。’天下的人都信任商汤,他向东征伐,西边的民族就埋怨,向南征伐,北边的民族就埋怨,(他们埋怨)说:‘为什么(不先征伐我们这里,而要)把我们放到后头呢?’人民盼望他,如同大旱时节盼望乌云虹霓一样。(汤的军队到了一地,)赶集市的照常做买卖,种田的照常干农活。杀了那里的暴君,慰问那里的百姓,像是及时雨从天而降,百姓欣喜若狂。《尚书》上又说:‘等待我们的君王,君王来了,我们就得到新生。’现在,燕国虐待它的百姓,大王去征伐它,百姓都以为会把他们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所以用竹筐盛了饭,瓦壶装了酒,迎接大王的军队。如果您杀戮他们的父兄,囚禁他们的子弟,毁坏他们的宗庙,搬走他们国家的宝器,那怎么行呢?天下本来就畏忌齐国的强大,现在齐国扩大了一倍的土地却不施行仁政,这就使得天下的诸侯要出兵攻打您了。大王赶快发布命令,把被抓的老人孩子遣送回去,停止搬运燕国的宝器,同燕国人商量,选立一个新国君,然后撤离燕国,那么还来得及阻止(各国动兵)。”
  [注释] ①毁其宗庙:宗庙,天子、诸侯祭祀祖先的地方。国家保存,宗庙就得以保存。故“毁其宗庙”意味着灭其国家。②迁其重器:重器,古代君王所铸造的作为传国宝器的鼎之类。迁其重器,意味着灭亡其国家。③旄倪:旄,同“耄”,古时八十至九十岁称耄,这里泛指老人。倪,儿童。
  (十二)邹与鲁哄①。穆公问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 邹国与鲁国交战。邹穆公问孟子:“我的官员死了三十三人,而百姓没有一个肯为长官效死的。杀了他们吧,无法杀尽;不杀吧,又恨他们看着自己的长官死难而不去救,怎么办才好呢?”孟子对曰:“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②,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曾子曰③:‘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孟子回答道:“饥荒年头,您的百姓,年迈体弱的辗转饿死在荒山沟里,壮年人逃往四方,都快上千人了,然而您的粮仓里粮食满满的,库房里财物足足的,官员们没有一个向您报告(这些情况),这就是对上怠慢国君,对下残害百姓啊。曾子说过:‘警惕啊,警惕啊!你做出的事,后果会反加到你身上。’百姓从今以后可以反过来这样对待他们的长官了。您不要责怪他们了。(如果)您能施行仁政,百姓自然就会亲近他们的长官,愿为长官牺牲了。”
  [注释] ①邹与鲁哄:邹,国名,其地在今山东省西南,国都在邹(今邹县),后为楚所灭。鲁,国名,其地在今山东省西南部,国都在曲阜,前256年为楚所灭。哄(hòng),斗。②几:将近,几乎。③曾子:即曾参,字子舆,孔子弟子。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zuirenbunu5.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