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成语“金相玉映”的拓展阅读资料(4)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金相玉映”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成语的来源和作用、什么相什么成语、有关“玉”的象征意 和玉的句子、金相玉映…打一个数字?、有关成语的资料、什么相什么的成语等

成语的来源和作用

成语 所谓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充分体现了汉语的博大精深。它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成语是表示一般概念的固定词组或句子,绝大部分是由四个字组成的。 特点:①结构的相对定型性。②意义的整体性。③时间和空间的习用性。④形成的历史性。⑤内容和形式的民族性。 来源:①历史故事。②寓言故事。③神话或其他传说。④古典文学作品。 成语,chénɡyǔ,idioms(周祖谟) 语言词汇中的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汉语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例如: 言简意赅 勇往直前 相反相成 实事求是 诲人不倦 经年累月 千钧一发 缘木求鱼 削足适履 七手八脚 细大不捐 坐井观天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其中有古书上的成句,也有从古人文章中压缩而成的词组,还有来自人民口里常说的习用语。有些意义从字面上可以理解,有些从字面上就不易理解,特别是典故性的。如“汗牛充栋”、“虎踞龙蟠”、“东山再起”、“草木皆兵”之类,在汉语成语里占有一定的比例。汉语历史悠久,成语特别多,这也是汉语的一个特点。 成语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最主要的一点是习用语和谚语是口语性质的,成语大都出自书面,于文语性质的。其次在语言形式上,成语几乎都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而习用语和谚语总是松散一些,可多可少,不限于四个字。例如“快刀斩乱麻”、“九牛二虎之力”、“驴唇不对马嘴”、“前怕狼,后怕虎”,这是常说的习用语;“百闻不如一见”、“真金不怕火炼”、“有志者事竟成”、“日久见人心的解释'>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是一些经验之谈,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于谚语一类。成语跟习用语、谚语是不一样的。 成语大都有一定的出处。如“狐假虎威”出于《战国策·楚策》,“鹬蚌相争”出于《燕策》,“画蛇添足”出于《齐策》,“刻舟求剑”出于《吕氏春秋·察今》,“自相矛盾”出于《韩非子·难势》,都是古代的寓言。如“完璧归赵”出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破釜沉舟”出于《史记·项羽本纪》,“草木皆兵”出于《晋书·苻坚载记》,“一箭双雕”出于《北史·长孙晟传》,“口蜜腹剑”出于《唐书·李林甫传》,都是历史上的故事。至于截取古书的文句用为四字成语的更为普遍。如“有条不紊”取自《尚书·盘庚》“若纲在纲,有条而不紊”,“举一反三”取自《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痛心疾首”取自《左传》成公十三年“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分庭抗礼”取自《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未尝不分庭抗礼”,“奴颜婢膝”取自晋代葛洪《抱朴子·交际》“以岳峙独立者为涩吝疏拙,以奴颜婢膝者为晓解当世”, “胸有成竹”取自宋代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其他采用古人文章成句的也为数很多。如“忧心忡忡”出自《诗经·召南·草虫》,“外强中干”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以逸待劳”出自《孙子·军争》,“水落石出”出自苏轼《后赤壁赋》,“萍水相逢”出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牢不可破”出自唐代韩愈《平淮西碑》。 在人民口里常说的一些四字习用语也可以归入成语里来。如“咬文嚼字”、“拖泥带水”、“阳奉阴违”、“不三不四”、“心直口快”之类,与成语的结构相同。在成语中也有些是接受外来文化而出现的。如“天花乱坠”、“当头棒喝”、“不可思议”、“不二法门”都是。 成语一般都是四字格式,不是四字的较少。如“五十步笑百步”、“ 欲速则不达”、“ 醉翁之意不在酒”。成语一般所以用四个字,这与汉语本身句法结构和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有关系。 四字的语法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主谓式:名副其实盛气凌人杞人忧天胸有成竹; 动宾式:好为人师莫名其妙视为畏途; 联合主谓式:天翻地覆水落石出手舞足蹈; 联合动宾式:知己知彼养精蓄锐防微杜渐发号施令; 联合名词式:粗心大意南辕北辙镜花水月; 联合动词式:突飞猛进勇往直前; 动补式:逍遥法外问道于盲; 兼语式:以邻为壑、令人生畏。 成语的结构是多种多样的,上面只是简单举例的性质。成语在语言表达中有生动简洁、 形象鲜明的作用。它的本身就有不少比喻和对比以及加重的措辞方法。如“阳奉阴违”、“外强中干”、“五光十色”、“一知半解”、“七嘴八舌”、“患得患失”、“不寒而栗”等各有妙用。所以文学家对成语的运用都非常注意。成语是表示一般概念的固定词组或句子,绝大部分是由四个字组成的。例如’空中楼阁’’鼎鼎大名’’青出于蓝’’有声有色’’欢天喜地’等都是四字成语。少于四字的成语,’如’敲门砖’’莫须有’’想当然’之类,多于四个字的如’桃李满天下’’真金不怕火炼’’心有余而力不足’’本性难移的解释'>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解释'>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之类,在成语中都占绝对少数。 成语跟名、科学术语、谚语、歇后语、引语和由四个字组成的普通词组,从某些方面看来,也有相似之出。譬如名和科学术语都是固定词组;谚语、歇后语、引语不仅是固定词组或句子,而且意味也有些与成语相似;四个字组成的普通词组比较简练,形式跟绝大多数的成语一样,如’东西南北’’春夏秋冬’之类,但是这些都不是成语。把成语跟名、科学术语等的区别搞清楚,这就有助于断定什么是成语,什么不是成语。现在简单地就这方面作些说明。 成语跟名不同:名和成语虽然都是由几个字组成的固定词组,但是名是表示特定概念的,例如’李庄小学’只是一个学校独有的名称(当然,可能有重名),’广安人民公社’只是一个公社独有的名称。成语则是表示一般概念的,例如’七零八落’这个成语,既可以用来形容开败了的花朵,又可以用来形容被打败的军队,也可以用来形容稀疏零散的人群。又如’津津有味’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任何一个人对于某些事物特别感觉有兴趣。 成语跟科学术语不同:科学术语是表示科学概念的,不是表示一般概念的。例如’主观能动性’’革命乐观主义’’无限花序’’平行四边形’这些科学术语,尽管都是由几个字组成的固定词组,可是并不是成语。 成语跟谚语不同:谚语绝大部分是句子而不是词组。谚语经常用在人民大众的口语里,用在文章里的比较少。谚语往往具有浓厚的口语色彩,不象成语那样具有文言色彩。谚语的形式,不象成语那样整齐。例如’坐山观虎斗’’天下乌鸦一般黑’之类的谚语,都不是那么整齐。当然,如果把这些谚语一定说是成语,也是可以勉强的。 成语跟歇后语不同:歇后语是一种固定的句子,一定要由两部分构成,前一部分是用事物作比喻,后一部分是从正面作说明。写文章为了收到鲜明、形象、生动、具体的表达效果,也可以象引用成语似的引用歇后语。如’泥菩萨过河 自身难保。’狗拿耗子 多管闲事。’’泥菩萨洗脸 越洗越难看。’’蜜饯黄连 先甜后苦。’这些话,都是’歇后语’而不是’成语’。 成语跟引语不同:在古人的著作中有个别语句,如’勾心斗角’(见杜牧《阿房宫赋》)’水落石出’(见苏轼《赤壁赋》)等,因为时常被人们使用,后来就成了成语。但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两句诗。这两句诗不是人们时常使用的,而是在文章中偶尔被引用了。因此这类语句应该称之为’引语’,不能看做是成语。 成语跟由四个字组成的普通词组也不一样,因为成语由四个字组成的占绝大多数,所以有些人往往把由四个字组成的普通词组,尤其是文言色彩比较浓厚的普通词组,也看做是成语。应当指出:凡是一个词组里的词可以抽换的,就应该把它看做普通词组。例如’根本改变’’这个词组,在某种场合,也可以改为’彻底改变’、’基本改变’或’大大改变’。又如’密切合作’这个词组,可以改为’紧密合作’,’肆意挥霍’,可以改为’任意挥霍’或’随意挥霍’。这几个词组改了以后,并不影响内容,使人感到也很合适。象这样可以自由改动的词组,都是普通词组。至于成语,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组成成语的词,一般不能用其他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来替换。例如’虎口余生’这个成语,就不能改为’狼口余生’或’豹口余生’,也不能改为’虎嘴余生’。又如:’不管哪个殖民主义者怎样花言巧语地侈谈和平,也掩盖不了他们的侵略本质。’在这个句子里,不但不能把’花言巧语地侈谈和平’改为’花言地侈谈和平’,或’巧语地侈谈和平’,就是改为’巧语花言地侈谈和平’也是非常勉强的。 成语跟名、科学术语和歇后语的不同,看起来相当明显。成语跟引语、普通词组、谚语的区别,一般说来也是清楚的,但是有的也不容易分辨。我们应该承认有些固定词组或相当固定的词组是介于成语与谚语、引语或普通词组之间的,对这类词组,不必一定去划分它的界限。例如’一文不值’,我们可以认为它是普通词组,因为把它该为’不值一文’、’不值一钱’或’一钱不值’都毫不勉强。但是,这个词组毕竟有相对的固定性,极象成语,把它看作成语,也未尝不可以。又如’日久见人心的解释'>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把它看做成语或谚语皆无不可。 如:巾帼须眉 巾帼英雄 巾帼丈夫 今不如昔 今蝉蜕壳 今朝有酒今朝醉 今愁古恨 今非昔比 今来古往 今日有酒今日醉 今生今世 今是昔非 今是昨非 今夕何夕 今昔之感 今雨新知 今月古月 斤斤计较 斤斤较量 斤斤自守 金榜挂名 金榜题名 金碧辉煌 金碧辉映 金碧荧煌 金篦刮目 金璧辉煌 金镳玉络 金镳玉辔 金波玉液 金钗换酒 金钗十二 金钗细合 金蝉脱壳 金城千里 金城石室 金城汤池 金翅擘海 金丹换骨 金貂换酒 金貂取酒 金貂贳酒 金断觿决 金风送爽 金风玉露 金刚努目 金刚怒目 金刚眼睛 金戈铁甲 金戈铁马 金戈铁骑 金谷酒数 金鼓连天 金鼓齐鸣 金鼓喧阗 金光盖地 金龟换酒 金闺国士 金闺玉堂 金壶墨汁 金辉玉洁 金鸡独立 金鸡消息 金枷玉锁 金浆玉醴 金浆玉液 金尽裘敝 金尽裘弊 金精玉液 金科玉律 金科玉臬 金科玉条 金口木舌 金口玉牙 金口玉言 金口玉音 金口御言 金匮石室 金兰之交 金兰之契 金兰之友 金马玉堂 金门绣户 金迷纸碎 金迷纸醉 金瓯无缺 金瓶落井 金人缄口 金人三缄 金人之缄 金人之箴 金舌弊口 金舌蔽口 金声玉服 金声玉润 金声玉色 金声玉振 金声掷地 金石不渝 金石交金石可开 金石良言 金石丝竹 金石为开 金石之策 金石之功 金石之计 金石之坚 金石之交 金石之言 金石至交 金台市骏 金汤之固 金淘沙拣 金题玉躞 金童玉女 金屋藏娇 金屋娇娘 金屋之选 金屋贮娇 金无足赤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金吾不禁 金相玉式 金相玉映

有关“玉”的象征意 和玉的句子

  一、玉的象征意
  1、敬辞。多用以尊称对方的身体言行等,如“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又如:玉文(对文字的美称),玉面(尊称人的容颜),玉札(对别人书信的敬称),玉躬(玉体),玉声(对他人言语的敬称)。
  2、 形容美好 [beautiful]。如:玉蕴辉山(周身包含着耀人的光彩),玉女(美女、仙女) 。
  3、形容洁白 [pure as jade]。如:玉魄(月华),玉屑(喻洁白的雪花),玉珥(太阳两边的云气),玉羽(洁白的羽翼) 。
  5、 珍贵 [valuable,precious]。如:玉苗(珍贵的幼苗),玉编(珍贵的典籍)。
  二:玉的词句
  1、翠竹法身碧波潭,滴露玲珑透彩光。脱胎玉质独一品,时遇诸君高洁缘。
  2、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3、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4、玉在山而木润,玉韫石而山辉
  5、良玉假雕琢,好诗费吟哦。
  6、诗句果如玉,沈谢不足多。
  7、玉声贵清越,玉色爱纯粹。
  8、作诗亦如之,要在工夫至。
  9、辨玉先辨石,论诗先论格。
  10、细观玉轩吟,一生良苦心。
  11、雕琢复雕琢,片玉万黄金
  12、磊落光明其人如玉,慈祥岂弟与物皆春
  13、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14、绿水结绿玉,白波生白圭。
  15、金炉香动螭头暗,玉佩声来雉尾高。
  16、玉不琢,不成器
  17、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温润如玉,守身如玉雕玉双联 雕栏玉砌
  玉叶金枝 鼎铛玉石 鼎玉龟符 怀珠抱玉 怀珠韫玉 断得零玉
  八珍玉食 断手续玉 堆金叠玉 堆金积玉 飞珠溅玉 粉妆玉砌
  白玉微瑕 粉妆玉琢 粉装玉琢 丰年玉荒年谷 改步改玉
  白玉无瑕 改玉改步 改玉改行 龟玉毁椟 桂薪玉粒 桂玉之地
  抱玉握珠 桂枝片玉 侯服玉食 横金拖玉 戛玉鸣金 戛玉锵金
  被褐怀玉 戛玉敲冰 艰难玉成 蒹葭倚玉 金童玉女 金相玉式
  冰肌玉骨 金相玉映 金相玉振 金相玉质 金镶玉裹 金友玉昆
  冰洁玉清 金玉锦绣 金玉良言 锦衣玉食 浑金白玉 击玉敲金
  冰清玉润 积金累玉 积玉堆金 戛玉敲金 金波玉液 金风玉露
  伯玉知非 金闺玉堂 金辉玉洁 金枷玉锁 金浆玉醴 金浆玉液
  不分玉石 金精玉液 金科玉律 金科玉泉 金科玉条 金口玉牙
  柴天改玉 金口玉言 金口玉音 金马玉堂 金声玉服 金声玉润
  炊金馔玉 金玉良缘 金玉满堂 金玉其质 金玉之言 金章玉句
  金昭玉粹 金枝玉叶 精金良玉 精金美玉 荆山之玉 咳珠唾玉

金相玉映…打一个数字?

金相玉映……打一个数字?金相玉映……打一个数字是:6。

有关成语的资料

所谓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充分体现了汉语的博大精深。它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成语是表示一般概念的固定词组或句子,绝大部分是由四个字组成的。 特点:①结构的相对定型性。②意义的整体性。③时间和空间的习用性。④形成的历史性。⑤内容和形式的民族性。 来源:①历史故事。②寓言故事。③神话或其他传说。④古典文学作品。 语言词汇中的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汉语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例如: 言简意赅 勇往直前 相反相成 实事求是 诲人不倦 经年累月 千钧一发 缘木求鱼 削足适履 七手八脚 细大不捐 坐井观天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其中有古书上的成句,也有从古人文章中压缩而成的词组,还有来自人民口里常说的习用语。有些意义从字面上可以理解,有些从字面上就不易理解,特别是典故性的。如“汗牛充栋”、“虎踞龙蟠”、“东山再起”、“草木皆兵”之类,在汉语成语里占有一定的比例。汉语历史悠久,成语特别多,这也是汉语的一个特点。 成语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最主要的一点是习用语和谚语是口语性质的,成语大都出自书面,于文语性质的。其次在语言形式上,成语几乎都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而习用语和谚语总是松散一些,可多可少,不限于四个字。例如“快刀斩乱麻”、“九牛二虎之力”、“驴唇不对马嘴”、“前怕狼,后怕虎”,这是常说的习用语;“百闻不如一见”、“真金不怕火炼”、“有志者事竟成”、“日久见人心的解释'>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是一些经验之谈,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于谚语一类。成语跟习用语、谚语是不一样的。 成语大都有一定的出处。如“狐假虎威”出于《战国策·楚策》,“鹬蚌相争”出于《燕策》,“画蛇添足”出于《齐策》,“刻舟求剑”出于《吕氏春秋·察今》,“自相矛盾”出于《韩非子·难势》,都是古代的寓言。如“完璧归赵”出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破釜沉舟”出于《史记·项羽本纪》,“草木皆兵”出于《晋书·苻坚载记》,“一箭双雕”出于《北史·长孙晟传》,“口蜜腹剑”出于《唐书·李林甫传》,都是历史上的故事。至于截取古书的文句用为四字成语的更为普遍。如“有条不紊”取自《尚书·盘庚》“若纲在纲,有条而不紊”,“举一反三”取自《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痛心疾首”取自《左传》成公十三年“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分庭抗礼”取自《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未尝不分庭抗礼”,“奴颜婢膝”取自晋代葛洪《抱朴子·交际》“以岳峙独立者为涩吝疏拙,以奴颜婢膝者为晓解当世”, “胸有成竹”取自宋代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其他采用古人文章成句的也为数很多。如“忧心忡忡”出自《诗经·召南·草虫》,“外强中干”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以逸待劳”出自《孙子·军争》,“水落石出”出自苏轼《后赤壁赋》,“萍水相逢”出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牢不可破”出自唐代韩愈《平淮西碑》。 在人民口里常说的一些四字习用语也可以归入成语里来。如“咬文嚼字”、“拖泥带水”、“阳奉阴违”、“不三不四”、“心直口快”之类,与成语的结构相同。在成语中也有些是接受外来文化而出现的。如“天花乱坠”、“当头棒喝”、“不可思议”、“不二法门”都是。 成语一般都是四字格式,不是四字的较少。如“五十步笑百步”、“ 欲速则不达”、“ 醉翁之意不在酒”。成语一般所以用四个字,这与汉语本身句法结构和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有关系。 四字的语法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主谓式:名副其实盛气凌人杞人忧天胸有成竹; 动宾式:好为人师莫名其妙视为畏途; 联合主谓式:天翻地覆水落石出手舞足蹈; 联合动宾式:知己知彼养精蓄锐防微杜渐发号施令; 联合名词式:粗心大意南辕北辙镜花水月; 联合动词式:突飞猛进勇往直前; 动补式:逍遥法外问道于盲; 兼语式:以邻为壑、令人生畏。 成语的结构是多种多样的,上面只是简单举例的性质。成语在语言表达中有生动简洁、 形象鲜明的作用。它的本身就有不少比喻和对比以及加重的措辞方法。如“阳奉阴违”、“外强中干”、“五光十色”、“一知半解”、“七嘴八舌”、“患得患失”、“不寒而栗”等各有妙用。所以文学家对成语的运用都非常注意。成语是表示一般概念的固定词组或句子,绝大部分是由四个字组成的。例如’空中楼阁’’鼎鼎大名’’青出于蓝’’有声有色’’欢天喜地’等都是四字成语。少于四字的成语,’如’敲门砖’’莫须有’’想当然’之类,多于四个字的如’桃李满天下’’真金不怕火炼’’心有余而力不足’’本性难移的解释'>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解释'>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之类,在成语中都占绝对少数。 成语跟名、科学术语、谚语、歇后语、引语和由四个字组成的普通词组,从某些方面看来,也有相似之出。譬如名和科学术语都是固定词组;谚语、歇后语、引语不仅是固定词组或句子,而且意味也有些与成语相似;四个字组成的普通词组比较简练,形式跟绝大多数的成语一样,如’东西南北’’春夏秋冬’之类,但是这些都不是成语。把成语跟名、科学术语等的区别搞清楚,这就有助于断定什么是成语,什么不是成语。现在简单地就这方面作些说明。 成语跟名不同:名和成语虽然都是由几个字组成的固定词组,但是名是表示特定概念的,例如’李庄小学’只是一个学校独有的名称(当然,可能有重名),’广安人民公社’只是一个公社独有的名称。成语则是表示一般概念的,例如’七零八落’这个成语,既可以用来形容开败了的花朵,又可以用来形容被打败的军队,也可以用来形容稀疏零散的人群。又如’津津有味’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任何一个人对于某些事物特别感觉有兴趣。 成语跟科学术语不同:科学术语是表示科学概念的,不是表示一般概念的。例如’主观能动性’’革命乐观主义’’无限花序’’平行四边形’这些科学术语,尽管都是由几个字组成的固定词组,可是并不是成语。 成语跟谚语不同:谚语绝大部分是句子而不是词组。谚语经常用在人民大众的口语里,用在文章里的比较少。谚语往往具有浓厚的口语色彩,不象成语那样具有文言色彩。谚语的形式,不象成语那样整齐。例如’坐山观虎斗’’天下乌鸦一般黑’之类的谚语,都不是那么整齐。当然,如果把这些谚语一定说是成语,也是可以勉强的。 成语跟歇后语不同:歇后语是一种固定的句子,一定要由两部分构成,前一部分是用事物作比喻,后一部分是从正面作说明。写文章为了收到鲜明、形象、生动、具体的表达效果,也可以象引用成语似的引用歇后语。如’泥菩萨过河 自身难保。’狗拿耗子 多管闲事。’’泥菩萨洗脸 越洗越难看。’’蜜饯黄连 先甜后苦。’这些话,都是’歇后语’而不是’成语’。 成语跟引语不同:在古人的著作中有个别语句,如’勾心斗角’(见杜牧《阿房宫赋》)’水落石出’(见苏轼《赤壁赋》)等,因为时常被人们使用,后来就成了成语。但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两句诗。这两句诗不是人们时常使用的,而是在文章中偶尔被引用了。因此这类语句应该称之为’引语’,不能看做是成语。 成语跟由四个字组成的普通词组也不一样,因为成语由四个字组成的占绝大多数,所以有些人往往把由四个字组成的普通词组,尤其是文言色彩比较浓厚的普通词组,也看做是成语。应当指出:凡是一个词组里的词可以抽换的,就应该把它看做普通词组。例如’根本改变’’这个词组,在某种场合,也可以改为’彻底改变’、’基本改变’或’大大改变’。又如’密切合作’这个词组,可以改为’紧密合作’,’肆意挥霍’,可以改为’任意挥霍’或’随意挥霍’。这几个词组改了以后,并不影响内容,使人感到也很合适。象这样可以自由改动的词组,都是普通词组。至于成语,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组成成语的词,一般不能用其他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来替换。例如’虎口余生’这个成语,就不能改为’狼口余生’或’豹口余生’,也不能改为’虎嘴余生’。又如:’不管哪个殖民主义者怎样花言巧语地侈谈和平,也掩盖不了他们的侵略本质。’在这个句子里,不但不能把’花言巧语地侈谈和平’改为’花言地侈谈和平’,或’巧语地侈谈和平’,就是改为’巧语花言地侈谈和平’也是非常勉强的。 成语跟名、科学术语和歇后语的不同,看起来相当明显。成语跟引语、普通词组、谚语的区别,一般说来也是清楚的,但是有的也不容易分辨。我们应该承认有些固定词组或相当固定的词组是介于成语与谚语、引语或普通词组之间的,对这类词组,不必一定去划分它的界限。例如’一文不值’,我们可以认为它是普通词组,因为把它该为’不值一文’、’不值一钱’或’一钱不值’都毫不勉强。但是,这个词组毕竟有相对的固定性,极象成语,把它看作成语,也未尝不可以。又如’日久见人心的解释'>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把它看做成语或谚语皆无不可。 如:巾帼须眉 巾帼英雄 巾帼丈夫 今不如昔 今蝉蜕壳 今朝有酒今朝醉 今愁古恨 今非昔比 今来古往 今日有酒今日醉 今生今世 今是昔非 今是昨非 今夕何夕 今昔之感 今雨新知 今月古月 斤斤计较 斤斤较量 斤斤自守 金榜挂名 金榜题名 金碧辉煌 金碧辉映 金碧荧煌 金篦刮目 金璧辉煌 金镳玉络 金镳玉辔 金波玉液 金钗换酒 金钗十二 金钗细合 金蝉脱壳 金城千里 金城石室 金城汤池 金翅擘海 金丹换骨 金貂换酒 金貂取酒 金貂贳酒 金断觿决 金风送爽 金风玉露 金刚努目 金刚怒目 金刚眼睛 金戈铁甲 金戈铁马 金戈铁骑 金谷酒数 金鼓连天 金鼓齐鸣 金鼓喧阗 金光盖地 金龟换酒 金闺国士 金闺玉堂 金壶墨汁 金辉玉洁 金鸡独立 金鸡消息 金枷玉锁 金浆玉醴 金浆玉液 金尽裘敝 金尽裘弊 金精玉液 金科玉律 金科玉臬 金科玉条 金口木舌 金口玉牙 金口玉言 金口玉音 金口御言 金匮石室 金兰之交 金兰之契 金兰之友 金马玉堂 金门绣户 金迷纸碎 金迷纸醉 金瓯无缺 金瓶落井 金人缄口 金人三缄 金人之缄 金人之箴 金舌弊口 金舌蔽口 金声玉服 金声玉润 金声玉色 金声玉振 金声掷地 金石不渝 金石交金石可开 金石良言 金石丝竹 金石为开 金石之策 金石之功 金石之计 金石之坚 金石之交 金石之言 金石至交 金台市骏 金汤之固 金淘沙拣 金题玉躞 金童玉女 金屋藏娇 金屋娇娘 金屋之选 金屋贮娇 金无足赤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金吾不禁 金相玉式 金相玉映

什么相什么的成语

本相毕露 原形完全显露了出来。 不相上下 分不出高低好坏。形容水平相当。 不相为谋 谋:商量。相互之间没法商量。指彼此观点不同,不宜共同谋划事情。 不相闻问 闻问:通消息,通音讯。指没有联系或断绝往来。 不相问闻 指没有联系或断绝往来。 大相径庭 径:小路;庭:院子;径庭:悬殊,偏激。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 大相迳庭 指彼此相差极远或矛盾很大。 恨相见晚 后悔彼此建立友谊太迟了。形容新结交而感情深厚。同“恨相知晚”。 恨相知晚 恨:懊悔;相知:互相了解,感情很深。后悔彼此建立友谊太迟了。形容新结交而感情深厚。 互相标榜 标榜:吹嘘,夸耀。互相称颂,互相吹嘘。多用贬义。 互相推诿 诿:也作“委”,推辞;推诿:把责任推给别人。彼此之间互相推托,谁也不愿承担责任。 将相之器 将:将帅;相:宰相;器:度量,才干。有担任将帅或宰相的度量和才能。 交相辉映 各种光亮、色彩等互相映照。 金相玉式 同“金相玉质”。 金相玉映 比喻文章的形式和内容都完美。也形容人相貌端美。同“金相玉质”。 金相玉振 比喻文章的形式和内容都完美。也形容人相貌端美。同“金相玉质”。 金相玉质 金、玉:比喻美好;相:外貌;质:本质。比喻文章的形式和内容都完美。也形容人相貌端美。 两相情原 指双方互相愿意。 两相情愿 两方面都愿意。多指婚姻或交易。 皮相之见 肤浅的看法。 皮相之谈 皮相:从表面上看。没有说到点子上的肤浅看法。 七相五公 所举皆汉代公卿,后泛指众多的文武大臣。 私相授受 授:给予;受:接受。指不是公开的给予和接受。 无相无作 ①佛教语。指弃绝众相,不事造作。②泛指不务空言。 凶相毕露 毕:完全。凶恶的面目完全暴露了出来。 遥相呼应 遥:远远地;应:照应。远远地互相联系,互相配合。 一相情原 指单方面的愿望或不考虑客观实际情况的主观意愿。亦作“一厢情原”。 一相情愿 一相:也作“一厢”,一方面。指只是单方面的愿望,没有考虑对方是否同意,或客观条件是否具备。 宰相肚里好撑船 谀人肚量大。 真相毕露 真面目完全显露出来。 真相大白 大白:彻底弄清楚。真实情况完全弄明白了。 自相残害 残:伤害。自己人互相杀害。 自相残杀 残:伤害。自己人互相杀害。 自相惊扰 自己人互相惊动,引起骚乱。 自相惊忧 自己人互相惊动扰乱,造成不安。 自相矛盾 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自相水火 自己人互相像水火那样不能相容。 自相鱼肉 鱼肉:当作鱼肉一般任意宰割。比喻内部自相残杀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jinxiangyuying4.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